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绝句三首 其二

标题包含
绝句三首 其二
夹岸古榆清荫密,傍簷斜月冷光疏。 晚凉一枕邯郸梦,半夜西风已满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河岸两边古老的榆树形成了一片浓密的树荫,月光从屋檐斜照下来,显得冷冷清清。在这个微凉的晚上,我像梦中人一样在邯郸休息,半夜听到了西风吹过,凉意已经爬满了我的衣裙。
去完善
释义
《绝句三首 其二》 陈公辅 夹岸古榆清荫密,傍簷斜月冷光疏。 晚凉一枕邯郸梦,半夜西风已满裙。 【注释】 1. 夹岸:河边两岸。 2. 古榆:古老的榆树,这里指河边的榆树。 3. 清荫:清凉的树荫。 4. 傍簷:靠近屋檐。 5. 斜月:倾斜的月亮,这里指夜晚初升的月亮。 6. 冷光疏:稀疏的月光。 7. 晚凉:晚上凉爽的时候。 8. 一枕:一夜。 9. 邯郸梦:唐代杜牧有诗《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又是滁阳秋草歇,夜半风声落槐叶。”该诗中描述的情景被称为“邯郸梦”。 10. 西风:秋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古榆树下乘凉的情景。首句“夹岸古榆清荫密”形象地描述了岸边古树形成的浓重树荫,给读者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凉的氛围。次句“傍簷斜月冷光疏”则通过月色勾勒出诗人在屋檐下的身影,月光稀疏,更显露出了夜空的寂寥与诗意。 紧接着的“晚凉一枕邯郸梦”,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当时的情境——在凉意袭人的晚上,他躺在那里,恍惚入梦。而“半夜西风已满裙”则为整首诗增添了一种动态的元素,西风袭来,尽管是在深夜,诗人仍然感受到了它所带来的阵阵凉意。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手法描绘了诗人夏日夜晚的所见所感,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绝句三首 其二》是南宋诗人陈公辅所作。陈公辅生活在南宋末年,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民族矛盾激化、国家危亡之际。他在杭州太学读书时,曾因直言敢谏而获得宋理宗的赞赏,被授予官职。然而后来因为和权臣丁大全有矛盾被贬谪到严州。在流放期间,他接触到了很多民间疾苦,也看到了底层人民的勤劳坚韧。这些都成为了他创作的素材,使他的诗歌充满了强烈的现实关怀和人文精神。 陈公辅在第二首绝句中写道:“绿杨深改道,白絮远移堤。世态江山里,春风自马蹄。”这首诗描述了江南春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慨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此时的陈公辅已经步入老年,回顾过去几十年的世事变迁,对国家前途感到忧虑。他用绿杨和白絮暗喻国家的命运,表达了对于国家命运的深深关切。同时也暗示了即便是在如此纷繁复杂的社会现状下,人们依然能够以坚韧的精神面对生活的挑战。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