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
伯牙善鼓琴,知音一子期。
已得慰生平,绝弦勿复悲。
深沉扬执戟,玄文准伏羲。
各年未原赏,岂欲求当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壮丽的古代齐国,有一位坚守气节的忠臣。
这个国家没有委以重任,燕国的军队却对他宠爱有加。
这位君子不愿意吃国家的俸禄,形势所迫可能会离开附近的邻国。
不要走到断头的道路上去,这让那些身穿朝服的人感到羞愧。
想当年他身处高位的时候,有十万之众在周围徘徊等待。
因此在国泰民安的时代,朝廷里才能有很多贤明的嘉宾。

去完善
释义
1. 泱泱:形容宏大壮观的样子;
2. 古齐邦:指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位于现今山东一带;
3. 秉节臣:持有操守的臣子;
4. 其国不能举,燕师知宠珍:指的是国家的君王无法举荐这些贤良之才,反而被燕国视为珍宝;
5. 食君禄:领取国家俸禄;
6. 去诸邻:离群索居,远离邻国;
7. 莫往径绝脰:不要因为过去的事情断绝朋友间的友谊;
8. 用愧轩冕人:让那些身着华丽礼服的人感到羞愧;
9. 当年处高位,十万当逡巡:当年身居高位的时候,十万军队也会徘徊不定;
10. 所以休明时,朝廷足嘉宾:因此在国家兴盛时期,朝廷中充满贵宾。

去完善
赏析
《杂兴》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忠贞于国家的贤臣形象,诗人借用了古齐国的典故来比喻这位大臣的高尚品质。虽然身处逆境,但他始终坚守信念,不为君主所动,不受邻国势力的诱惑。这种忠诚无畏的品质使他在朝廷中备受尊敬,即使身居高位也能保持谦逊和低调。诗中强调了忠诚、坚韧和高雅品质的重要性,表达了诗人对这样的高贵品德的敬意和赞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杂兴》是南宋著名诗人、官员张镃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作于公元1174年,当时正值南宋时期,中原战乱未休,国家政治斗争激烈。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张镃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对国家的命运和民生疾苦有着深刻的关注。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任朝官,后因政治风波被贬,这使得他对世事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在《杂兴》这首诗中,张镃通过对田园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诗中的“杂兴”一词,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有对世俗纷扰的讽刺。这首诗歌展现了张镃作为一位文人墨客的精神风貌,以及他在动荡时代的无奈与期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