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书事诗 其三
真觉止能留一宿,桐乡今已住连宵。
却将膏雨下山去,聊助南溟早晚潮。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真挚的感悟仅能停留一夜,如今在桐乡已共度漫漫长夜。既然如此,那就让这春雨滋润大地,为南海的潮起潮落增添一份力量吧。
去完善
释义
1. "真觉":指佛教禅宗寺庙的别名。在此诗句中,意味着在真觉寺仅能停留一晚。
2. "桐乡":地名,位于浙江嘉兴一带。在此诗句中,意味着诗人现今已在桐乡连续住宿几晚。
3. "膏雨":指滋润万物的雨水,这里用来形容雨量适中。
4. "南溟":指南海的别名。在这里表示广阔的海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南华寺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首句“真觉止能留一宿”表现了诗人对真实的觉悟的体验,这种体验无法长久保留,只能短暂地停留在心中。接下来,“桐乡今已住连宵”意味着诗人已经在这个地方停留了很长时间,这里的夜生活让他感到宁静和舒适。
第二联中,诗人将山下的春雨比作膏雨,形象生动。春雨滋润万物,给大地带来生机,如同膏油一样滋养着自然界的生命。诗人希望通过这场春雨,让南方的大海在早晚时分产生更大的浪潮,从而增强大自然的活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真实世界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使诗歌具有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内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南华书事诗 其三》是南宋诗人朱翌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86年,即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此时,距离宋朝南渡已过去半个多世纪,南宋政权在江南地区稳定下来,文化、经济逐渐繁荣。但与此同时,北方疆土被金国占领,民族矛盾依然尖锐。
朱翌出生于书香世家,年轻时就以文学才华闻名。他在南宋朝廷任职多年,担任过监察御史等职。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他因受到权臣史浩的排挤,被贬谪到广东潮州担任通判。在此期间,他游历了南华寺,写下了这组《南华书事诗》,以表达他对禅宗哲学的领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