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答元明黔南赠别
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
朝云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
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
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相隔万里的我们共度时光,忘记了身处旅途中的艰辛;离别时泪水难禁,落在离别的酒杯中。早晨的云彩似乎提醒我们曾经的梦想,而夜晚的细雨则预示着未来共度的清凉。急速的雪花和并列的小鸟在寒风中相互依偎,凌乱的鸿雁在风中无法前行。我们的船只渐行渐远,但我依然会不时回头遥望那片曾经共享过的风景。从此,我将频繁地给你寄去书信,抚慰彼此心中的痛苦。

去完善
释义
【逆旅】借指旅居在外的生涯。
【清泪】悲伤的泪水。
【朝云】白居易有“朝朝暮暮阳台下,雨雨云云楚国亡”的诗句。这里可能引用其中的意思。
【攀天梦】往上爬的梦想。
【脊令】一种水鸟,学名鹡鸰,此处寓意旅伴。
【惊风】疾风;狂风。
【归舟】回归的船只,此处可能是诗人自己的比喻。

去完善
赏析
《和答元明黔南赠别》是一首描绘离别场景的诗歌。诗人以旅途中的点滴情感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生活细节的描绘,表现出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与怀念。
首联“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将送别情景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与朋友在漫长的旅途中相互扶持,即将分离时却难掩悲痛之情。颔联“朝云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则表达了两位朋友在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中留下的深刻记忆,以及对未来无法同榻而眠的忧虑。
颈联“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通过描述自然界中的惊风和急雪,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和友人在离别之际的无助与不安。尾联“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则是诗人对未来的设想,虽然分别在即,但他们将用书信寄托深情,慰藉彼此的思念之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答元明黔南赠别》是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在公元1109年所作。当时,黄庭坚被任命为太平州知州,但因故未能上任,遂流寓黔州(今重庆彭水),并在那里度过了三年的流放生涯。在这期间,他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其中就包括友人元明。
公元1109年是北宋哲宗时期,政治斗争激烈,文人雅士备受排挤。黄庭坚因在朝廷上直言敢谏,遭到权臣章惇的陷害,被贬谪至贵州。然而,也正是这段逆境中的经历,使得黄庭坚得以远离尘嚣,深入山水,尽情地抒发胸臆,创作出许多传颂千古的诗篇。
在同时间段的历史背景下,北宋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金兵屡次南侵,民族矛盾激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黄庭坚的诗歌创作也表现出了一种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对时局的忧虑。例如,在他的《和答元明黔南赠别》一诗中,就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事沧桑、人生无常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