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阑人·金陵道中
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瘦弱的马儿载着诗,走向天边的天涯;疲倦的鸟儿在村里呼叫着忧愁。漫天飞舞的柳絮扑向人的头顶,平添了几分白发的烦恼。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金陵:今南京市,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城市之一,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2. 天一涯:指遥远的天边。这里形容离故乡遥远。
3. 扑头:形容柳絮漫天飞舞的样子。
4. 与人添鬓华:意指随着时光的流逝,人的头发逐渐变白。这里借柳絮飘落的景象,表达了岁月催人老的感慨。

去完善
赏析
《凭阑人·金陵道中》乔吉这首词描绘了诗人客居异乡的心境。首句“瘦马驮诗天一涯”借瘦马的形象暗喻自己离家的遥远与孤独,以“驮诗”一词强调了自己文人墨客的身份。次句“倦鸟呼愁村数家”则借倦鸟呼唤愁村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乡之情。接下来的两句“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则以柳花的飞舞形象地描绘出时光的流逝,表现了诗人年华老去、白发渐生的无奈。整首词通过生动的意象和贴切的比喻,传达了作者在外漂泊的哀愁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凭阑人·金陵道中》是元代文学家乔吉创作的一首散曲。这首小令描绘了金陵道中的美丽景色,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据推测,这首诗大约创作于乔吉游历江南时,大致在公元14世纪左右。
在元末明初之际,社会动荡不安,民生疾苦。然而,在这首诗中,乔吉并没有直接描绘战乱和贫困的景象,而是选择了南京的秀丽风光作为背景。这样的选择或许是出于对美好景色的向往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此时,乔吉已不再年轻,人生经历丰富,对世态炎凉有着深刻的体会。因此,他希望通过这首诗歌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传达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不平。
此外,乔吉所处的时代,元曲盛行,民间文学发展迅速。这使得乔吉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民间故事和风俗习惯,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这首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乔吉对民间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他也在作品中表达了对人性的关怀和对自己命运的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