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酬运判张德父灯夕不赴
南国星桥铁锁开,朋簪聊醉凤凰台。
同民所乐尝闻孟,与物为春略似骀。
龙曜乍增昆岫出,佛华重散朅陀来。
发篇示我虽温丽,欺魄连墙肯至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南国的星桥犹如钢铁般坚固,朋友相聚在凤凰台上,酒足饭饱,兴致正浓。人们和乐融融,仿佛听到孟母的教诲;万物生机勃勃,如同骏马驰骋于春色之中。阳光普照,仿佛龙腾虎跃,更增添了山的壮观;佛家的莲花,又从远方缓缓传来。这首诗虽然写得婉转华丽,但却无法让我陶醉其中,或许是因为诗人的灵魂还无法和我这样的普通人紧密相连吧。
去完善
释义
1. 南国:这里指中国南方地区。
2. 星桥:天上的星河,此处比喻繁华的街市。
3. 铁锁开:形容街道上的门锁被打开,意味着庆祝活动的开始。
4. 朋簪:朋友。
5. 凤凰台:古代南京的一处名胜,这里借指繁华的城市景点。
6. 同民所乐:与百姓共享欢乐,意指皇帝与民同乐。
7. 尝闻孟:孟是孟子,这句话是说了解孟子学说的人。
8. 与物为春:关心万物如同春天般的温暖。
9. 略似骀:骀是天马,这里说他和天马相仿,指有才干的人。
10. 龙曜:太阳照耀下的龙。
11. 昆岫:昆仑山。
12. 佛华:佛教教义的光华。
13. 朅陀:是指古代的西域国家。
14. 发篇示我:把诗篇展示给我看。
15. 温丽:温婉华丽。
16. 欺魄连墙:恃强凌弱,勾结恶势力。
17. 肯至哉:怎么会这样呢?表示惊讶和质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的盛况以及诗人与朋友共度的愉快时光。首联以“南国星桥铁锁开”为引,点明了诗的背景是在热闹的元宵节,展现了南方地区元宵夜的美景。接着诗人与朋友们在凤凰台畅饮欢聚,表达了深厚的友情。颔联中,诗人用孟母和骀荡两个典故,表达了他关心民众福祉、希望与民同乐的意愿。颈联则借龙耀、佛华等美景,进一步描绘出元宵节的热闹氛围。尾联中,诗人提到收到朋友的美文邀请,表示虽然诗文温婉华丽,但仍感诚意之至,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在热闹的节日背景下,既展现了诗人与朋友间深厚的感情,又表达了对民众福祉的关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诗人黄履在新年灯会之际创作了这首《次韵酬运判张德父灯夕不赴》。黄履生活在宋朝的盛世之中,政治氛围相对宽松,科举制度较为完善,文人雅士得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然而,在这个看似平静的时期,由于宦海沉浮,各派纷争,文人墨客们的内心实则充满忧虑。
黄履的一生曲折多变,他曾担任过知州、太常博士等职,也曾因为政见不合而被贬谪。在这首诗歌创作的时期,他正担任运判一职,负责监管地方粮草运输等工作。尽管职务繁重,但黄履仍然关注民生疾苦,关心国家治理。在灯夕这个传统节日,他没有去参加热闹的庆祝活动,而是选择了潜心创作诗歌,以此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生的关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