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仲移漕二浙用李白留别王嵩韵以送之
二疏辞汉廷,故里挥黄金。谢公扶晋业,不改东山心。余亦何为者,时动庄𤉱吟。七闽三径荒,白发西汜侵。徒欣倦飞翼,获荫游凤林。方同埙篪吹,又远金玉音。日月正光华,海岳增高深。昼锦虽适愿,霖雨斯层岑。送公悲且欢,聊拂绿绮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两位贤士离汉朝庭,故乡挥洒黄金般的光阴。
谢安支撑起晋朝大业,从未改变归隐东山的初心。
我又是谁呢?偶尔也会吟唱《庄𤉱》之歌。
福建三径荒芜,满头白发任西风吹拂。
只为欣喜疲倦的翅膀,获得凤凰树林的荫庇。
我们刚刚一起吹奏了和谐的乐音,却又远离了金碧辉煌的宫廷。
太阳和月亮在天空中闪耀,大海和山岳更加高耸深邃。
即便白天披着锦衣,也满足了愿望;滋润大地的甘霖,也将层层堆砌。
送别你们,悲喜交加,姑且抚拭一下绿色的琴弦。
去完善
释义
《正仲移漕二浙用李白留别王嵩韵以送之》是宋代诗人黄履写给正仲的诗,用以表达惜别之情。以下是对部分词句的注释:
1. 二疏辞汉廷:“二疏”指西汉时的疏广、疏受兄弟,他们因为年岁已高而辞去官职,回到家乡。此处引用来赞美正仲的辞官回乡。
2. 故里挥黄金:表示回到家乡过舒适的生活。
3. 谢公扶晋业:谢公即东晋名将谢安,他曾经扶助晋室,使国家安定。这里借用谢安的典故来比喻正仲的功绩。
4. 不改东山心:东山是谢安隐居的地方,这句话的意思是正仲虽然辞官,但仍有隐退之心。
5. 余亦何为者:我又能做些什么呢?
6. 时动庄𤉱吟:庄𤉱是古代的一位隐士,这里借用他的故事来表示作者也想效仿隐士的生活。
7. 七闽三径荒:七闽是中国古代对福建地区的称呼,这里用来代指正仲的家乡。
8. 西汜侵:指的是作者自己的年龄增长。
9. 徒欣倦飞翼:形容作者羡慕正仲能够辞官归乡。
10. 获荫游凤林:意思是正仲能够得到朝廷的庇护,像凤凰一样生活。
11. 方同埙篪吹:埙篪是两种古代的乐器,这里用来比喻作者与正仲之间的关系。
12. 金玉音:指珍贵的友谊。
13. 海岳增高深:描述正仲的地位越来越高。
14. 昼锦虽适愿:昼锦是指白天穿着锦衣,这里用来形容正仲过上舒适的生活。
15. 霖雨斯层岑:霖雨是指连下几天的大雨,这里用来形容正仲的贡献。
16. 聊拂绿绮琴:绿绮琴是古代一种名贵的琴,这里用来表达对正仲的敬意。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黄履写给正仲的送别诗。其中表达了诗人对好友别离的伤感以及对未来的期许。首联用了两个典故:二疏是西汉时期的两兄弟,他们在年老时辞官回乡;谢公指的是东晋政治家谢安,他曾隐居东山,后来成为国家的重臣。这两句暗示了正仲即将离开,而他们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将长久留存。颔联中“庄𤉱吟”可能是指庄子的一篇文章《养生主》,这里可能用来形容诗人的隐逸之心。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自己的生活状况以及期盼正仲能像凤凰一样展翅高飞,早日成就一番事业。颈联中以日月、海岳象征他们的友情就像金石之音一般坚定,永远不会改变。尾联则是借绿绮琴来表达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分别时的悲伤与欢愉。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诗人在临安府(今浙江杭州)送别正仲(李稙)赴任两浙路提点刑狱公事。黄履在这个时期创作了许多诗词作品,其中包括这首《正仲移漕二浙用李白留别王嵩韵以送之》。这首诗展现了他对李白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这一时期的黄履刚经历丧母之痛,但他的仕途却相对顺利。在此背景下,他与李稙交好,一同切磋文学、探讨政治。二人之间的友谊颇深,故在李稙调任时,他深感不舍,写下此诗表达自己的情感。
北宋元祐年间,苏轼、苏辙等文人在朝堂上发挥重要影响,他们倡导的新学得到认可和推广。黄履作为新学派的一员,他与当时文人交往密切,共同推动学术发展。虽然黄履身处官场,但他对文学的热爱并未因现实压力而削弱,反而愈加坚定。
总的来说,在这首诗的创作过程中,黄履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文学才华,借李白的诗意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官场的感悟。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黄履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以及他在文学领域的贡献。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