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程给事知越州

标题包含
送程给事知越州
浩然行思脱尘埃,画鹢横堤雁阵催。 申伯此时南国去,次公何日颍川来。 鉴湖清句秋多兴,魏阙丹心老不灰。 勋业古来余事耳,离亭含笑倒樽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壮烈前行向往摆脱世俗纷扰,游船泊岸时群雁列队齐飞。 申伯在此向南远去国度,次公何日才能来到颍川。 鉴赏湖泊的澄澈诗句让人充满诗意,魏阙前的赤诚之心老年依旧热忱。 建功立业自古皆是浮云,离别送行时举杯欢歌笑颜灿烂。
去完善
释义
1. 浩然:充满正气的样子。 2. 画鹢:指绘有鹢鸟的画船。 3. 横堤:堤岸。 4. 雁阵:成列而飞的雁群。 5. 申伯:周宣王时的重臣,封于南阳的诸侯,此代指南方。 6. 次公:指汉代荀彧,字次公,曾为颍川太守。 7. 鉴湖:又名镜湖,在浙江绍兴一带。 8. 魏阙:古代宫殿门前的楼观,此处借指朝廷。 9. 丹心:赤诚的心。 10. 离亭:离别时所住的亭子。 11. 樽罍:泛指酒器。
去完善
赏析
《送程给事知越州》是南宋诗人黄履写给即将出任越州知州的友人程给事的一首诗。诗中表达出作者对友人的深厚友谊和美好祝愿。 首先,第一句“浩然行思脱尘埃”中,作者以“浩然”来形容友人的品行,赞美他的高尚品质和独立精神。同时,“脱尘埃”象征着友人即将离开京城,远离政治纷争,开始新的生活。 第二句“画鹢横堤雁阵催”描绘了友人在启程时的场景。“画鹢”是一种古代装饰华丽的大船,这里用来比喻友人的地位显赫。而“雁阵催”则意味着秋天的到来,暗示着友人的离别时刻已经临近。 第三句“申伯此时南国去”提到了申伯这位历史人物,他曾前往南国任职。这里作者借用申伯的典故,表达了对友人即将上任越州知州的祝福。 第四句“次公何日颍川来”同样引用了历史典故,描述了次公这位历史人物在颍川的经历。作者以此表达对友人未来的期待,希望他在越州能够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理想。 第五、六句“鉴湖清句秋多兴,魏阙丹心老不灰”中,“鉴湖清句”借指友人的才情和诗文成就,而“魏阙丹心”则表达了友人对国家忠诚的品质。这两句表明了作者对友人的高度评价,认为他是才学兼备的人才。 最后两句“勋业古来余事耳,离亭含笑倒樽罍”则是对友人的勉励和祝福。作者认为功名事业不过是人生的余事,重要的是要珍惜当下的相聚时光。同时,作者也希望友人在未来的道路上能够取得成功,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程给事知越州》这首诗是北宋诗人黄履创作的送别诗。据考证,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51年。在这一年里,黄履的朋友程给事即将离开京城,前往越州(今浙江绍兴)担任知州一职。此时,黄履在官场上的地位已经相当显赫,他曾担任过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务,对朝廷事务有深入了解。 在这个时期,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然而,政治斗争仍然激烈,尤其是士大夫阶层之间的权力争夺。黄履作为一名文官,虽然受到皇帝的信任和重用,但在政坛上也难免遇到一些挫折和困境。在这种情况下,他与朋友程给事的离别就显得格外沉重。 《送程给事知越州》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在诗中,黄履用丰富的意象描绘了越州的自然风光和历史底蕴,表达了对程给事治理好越州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