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夜咏怀
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
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春色无情故,幽居亦见过。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多年来一直不太如意,新的一年又能怎样呢?想起过去一起游玩的朋友们,如今还有多少个呢?用闲暇作为自在的理由,把长寿看作弥补过去的岁月蹉跎。春天里的美景无情地流逝,即使幽居独处也能见到这些美好的时光。

去完善
释义
1. 弥年:全年的时间,即一年。
2. 不得意:指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
3. 新岁:新的一年。
4. 念昔:想念过去的时光。
5. 同游者:一起游览的人。
6. 有几多:有多少人。
7. 以闲为自在:把清闲当作自由的生活态度。
8. 将寿:延长寿命。
9. 补蹉跎:弥补过去的虚度光阴。
10. 春色无情故:春天的景色依然如故。
11. 幽居:远离尘世纷扰的隐居生活。
12. 亦见过:也曾经看到过。

去完善
赏析
《岁夜咏怀》是唐代著名文人刘禹锡的一首五言诗,抒发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昔日友人的怀念之情。
首联“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描绘了诗人多年来一直不得志,新的一年又能有什么改变呢?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无奈和悲观情绪。
颔联“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则是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对昔日友人的怀念。诗人回想曾经一起游历的朋友,如今还能有多少依然陪伴在身边呢?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岁月沧桑、人事变迁的感慨。
颈联“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是诗人自我安慰的一种方式。他认为能够悠闲度日也是一种自在的生活态度,或许这样还可以弥补过去的遗憾和虚度光阴。这里传达了一种达观的人生哲学。
尾联“春色无情故,幽居亦见过”则是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的描绘。春天来临,万物复苏,大自然并没有因为诗人的失意而有所改变,仍然一如既往地展现出美丽的景色。这也象征了诗人虽然生活困顿,但内心仍然保持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岁夜咏怀》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所作。这一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二次遭贬。在此之前,他因参与永贞革新运动而被贬为朗州司马,此次再次遭贬,使他对人生的感悟更加深刻。
这个时期,唐朝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等问题严重威胁着国家的统一和稳定。然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刘禹锡依然保持着乐观的人生态度,坚信自己的政治抱负能够实现。在他的诗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个人命运的坚强信念。
在这首《岁夜咏怀》中,刘禹锡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人们对团圆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暗示了自己在这个特殊时期的孤独和无奈,但他依然坚信自己能够在困境中成长,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使得刘禹锡成为了唐朝文坛的一位杰出代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