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宣城劝农

标题包含
宣城劝农
一分东作五分春,相汝耕夫更在勤。 七月诗成种田法,庶人章作劝农文。 祈蚕必使蚕如瓮,卜稼须观稼似云。 老守别无新治行,只将丰岁答吾君。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是农民劳动的主要季节,他们以五份的努力去耕种。 每逢七月份,诗人都会记录下农耕的方法和技巧,并将这些诗歌用来勉励农民勤劳耕作。 祈求蚕神让蚕能像装满东西的陶罐一样丰收,观察庄稼的生长情况以便更好地把握耕种时机。 身为地方官,我没有其他新的政策来执行,只能保证五谷丰收来报答君主对我的信任。
去完善
释义
1. 东作:古代指春耕,此指农事。 2. 分春:亦称"一半春",指春季的一段时间。 3. 相汝:观察你的情况。 4. 耕夫:农夫。 5. 七月诗:指《诗经·七月》一诗,内中讲述农耕方法。 6. 庶人章:指《尚书·禹贡》的"庶人章"一节,内容为劝农。 7. 祈蚕:祈求养蚕顺利。 8. 卜稼:判断庄稼的生长情况。 9. 老守:即作者自称。 10. 新治行:新的治理措施。 11. 丰岁:丰收之年。 12. 吾君:皇帝,这里指的是宋朝皇帝。
去完善
赏析
《宣城劝农》是宋代诗人吴泳创作的一首描绘农耕景象的诗。诗歌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和对丰收的期望。诗歌以"一分东作五分春"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春耕时的忙碌景象,表现了农民的勤劳精神。接着,诗人通过"七月诗成种田法,庶人章作劝农文"两句,表达了农耕的重要性以及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此外,诗人还通过"祈蚕必使蚕如瓮,卜稼须观稼似云"两个比喻,强调了农耕过程中的精细管理和科学预测的重要性。最后,诗人表示,作为地方官员,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期望农事顺利、五谷丰登,以此报答君王的恩泽。这首诗既赞美了农民的勤劳精神,又表达了对农业生产的关心,展现了一位富有责任感的诗人形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宣城劝农》是南宋著名诗人吴泳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作于公元1186年,正值南宋中期。在这一年里,中国经历了许多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变化。 在这一年中,作者吴泳由于他的文采得到了皇帝的赏识,被任命为宣城的知州。宣城在当时是一个富饶的地方,但由于战争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业生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作为地方长官,吴泳决心通过推广农业技术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南宋朝廷正面临着金国强大的军事压力,为了维持国家的稳定,南宋皇帝提倡儒家文化,并鼓励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在这种背景下,吴泳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实践这种理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