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兴渡压雨赠同邸李计议
客里遭多难,相逢意已降。
酒殽同晚店,烟雨隔秋江。
许国心犹壮,论兵世少双。
将门寻旧绩,应不记蓬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异乡遭遇重重困难,重逢时心中感慨万千。
把酒言欢,共享这间小店的美好时光;烟雨朦胧,隔断了秋天的江水。
报国的雄心依然激荡着胸怀,谈论军事才能的人举世无双。
从这辉煌的军事生涯来看,应该不会想起当年那简陋的居所。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西兴渡:古渡口名,位于浙江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相传因吴越争霸时范蠡所建而得名。
2. 压雨:指阴雨连绵的天气。
3. 同邸:同宿舍或同居的人。
4. 李计议:姓李的官员,具体身份不详。
5. 客里:在外漂泊的日子。
6. 多难:许多困难或不幸的事。
7. 意已降:心情已经平复下来。
8. 酒殽:美酒佳肴。
9. 晚店:傍晚时分的小客栈。
10. 隔秋江:被秋天的江水相隔。
11. 许国:为国家献身。
12. 心犹壮:依然有豪情壮志。
13. 论兵:谈论军事。
14. 世少双:世上少有。
15. 将门:武将世家。
16. 旧绩:过去的功绩。
17. 蓬窗:用蓬草编织的窗户,代指简陋的房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李计议在旅途中的相遇。首联写两人在异乡遭遇困难,相逢时的友情显得尤为珍贵;颔联描述他们一起晚餐的场景,烟雨蒙蒙的江面将两人隔开,气氛变得朦胧而宁静;颈联赞美友人心系国家的豪情壮志,评论他的军事才能举世无双;尾联则想象友人作为将门之后,应该不会忘记曾经的经历和过往的岁月。整首诗以深秋烟雨中的一次普通聚会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国家民族的忧虑与担当,抒发了浓郁的怀旧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西兴渡压雨赠同邸李计议》是宋代诗人徐玑所创作的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90年前后,正值宋金对峙时期。当时南宋偏安一隅,朝廷内部政治斗争激烈,百姓疾苦重重。
徐玑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是一位学者和官员。徐玑年轻时就才华横溢,深得士大夫们的赏识。然而在这个时代,科举考试并非徐玑实现理想的唯一途径。由于政局动荡,他曾一度放弃了科举之路,转而投身于文学创作和社会公益事业。
在这段时间里,徐玑游历了江南各地,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就包括与他共同度过风雨的李计议。在西兴渡的一次压雨之行中,两人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