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林下书怀

标题包含
林下书怀
从政区区到白头,一生宁肯顾恩仇。 双凫乘雁常深愧,野马黄牛亦过忧。 岂是林泉堪佚老,只缘蒲柳不禁秋。 始终幸会承平日,乐圣唯能击壤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从政时区域有限直至白发满头,一生都在关照恩情与仇恨。 像飞翔的大雁一样常常深感愧疚,如野马和黄牛般也忧虑重重。 哪里是因为在山林泉水间可以退休养老,只是因为如同秋天的蒲柳般经不起风霜。 始终庆幸能够过上太平的日子,以快乐的圣人身份敲击土地歌唱。
去完善
释义
1. 从政:这里指担任公职或官员。 2. 区区:形容数量少或者程度低,这里表示为微小的意思。 3. 顾恩仇:关心恩情和仇恨。 4. 双凫乘雁:比喻大小官吏,这里表示自己担任各种职位的惭愧。 5. 野马黄牛:指农耕生活。 6. 过忧:过度担忧。 7. 林泉:指山林间的流水,这里代指隐居的地方。 8. 堪佚老:可以休息养老。 9. 蒲柳不禁秋:蒲柳指柳树,秋天时叶子凋落,比喻自己年老体衰。 10. 承平:社会安定。 11. 乐圣:喜欢音乐。 12. 击壤讴:古代农民在田间劳动时的歌唱方式,这里指欢快的歌声。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林下书怀》是杜衍在退休后对自己一生的回顾与感慨。诗中,作者以“从政区区到白头”开篇,表达了在官场辛勤耕耘、鞠躬尽瘁的一生。诗人强调“一生宁肯顾恩仇”,表现出他廉洁奉公、公正无私的品质。接下来,“双凫乘雁常深愧,野马黄牛亦过忧”则传达了诗人对自己政绩的反思和担忧。 在第二联里,杜衍将“双凫乘雁”比喻为朝廷的起起落落,而“野马黄牛”则是农村百姓生活的艰辛。他深感自己未能完全胜任治理国家的重任,使得国家和百姓仍然遭受忧虑和困扰。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清官的高尚品质。 “岂是林泉堪佚老”揭示了诗人并非因为贪图安逸才退居山林,而是出于无奈。他将年老体衰比作“蒲柳不禁秋”,暗示自己年迈体衰已无法再为国家效力。尽管如此,他还是以乐观的心态看待人生,庆幸自己生活在太平盛世,能够尽情享受田园生活,如同尧舜时期的百姓一样歌颂盛世。 这首诗反映了杜衍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他以谦逊、务实的态度审视自己的一生,展现出一代清官的风范。同时,诗篇也传达出他对国家太平、人民幸福的热切期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林下书怀》是北宋诗人杜衍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的宋朝时期。 在这个时期,杜衍历经了从政坛新秀到朝廷重臣的人生历程。他曾担任翰林学士、尚书左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要职,参与了多项国家政务的决策。然而,晚年因与王安石的改革派意见不合,被贬谪至地方任职,最后因病辞官归隐。 在这段时间里,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事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文人墨客们热衷于探讨人生哲理,抒发个人情怀。杜衍作为这一时期的文人代表,对世事沧桑和人生无常有着深刻的体验。在这首诗中,他以隐逸山林、寄情山水的生活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