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有好事者出君谟行草八分书数幅中有梅圣俞
莆田笔健与文豪,忧爱南山县咏高。
欲使英辞长润石,每逢佳句即挥毫。
清如韶濩谐音律,逸似鸾皇振羽毛。
羲献有灵应怅望,当时不见此风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莆田人有着强壮的手腕和才华横溢的文笔,对于南面的山村满是深厚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他们总是想要用优美的文字让那些石头也能领略到其中的韵味,每当有好的诗句出现就会毫不犹豫地挥洒笔墨。他们的诗清新得如同天籁之音和谐地排列在一起,飘逸得就像凤凰挥舞着翅膀。连王羲之和王献之(书法大家)如果有知,也会为之惊叹吧,他们未曾见过这样独特而风骚的佳作。
去完善
释义
1. 莆田:这里指福建莆田,北宋著名的书法世家祝氏的故乡。
2. 君谟:指的是北宋书法家祝无咎,字君谟。
3. 八分书:一种书法风格,特点是笔画粗细有致。
4. 梅圣俞:指的是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字圣俞。
5. 南山县:地名,位于湖南岳阳。
6. 韶濩:古代乐曲名。
7. 羲献:指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书法家梅圣俞的诗。诗人以浓墨重彩的笔触,描绘了梅圣俞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个性风采。“莆田笔健与文豪”一句,首先点明了梅圣俞作为书法家的身份,并对其才华给予了高度肯定。接下来的诗句,则从多角度展现了梅圣俞书法艺术的精湛技艺和对艺术精神的执着追求。
诗人以“忧爱南山县咏高”来形容梅圣俞的作品,既体现了他对艺术的热爱和专注,也揭示了他在作品中所传达的高尚情操。而“欲使英辞长润石,每逢佳句即挥毫”两句,则通过细腻的描述,展示了梅圣俞在创作过程中的严谨态度和高超技艺。
接下来,诗人用“清如韶濩谐音律,逸似鸾皇振羽毛”来形容梅圣俞书法作品的艺术特点。这两句诗运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地传达了梅圣俞书法作品的清新脱俗和飘逸俊朗之美。最后,诗人通过想象王羲之、王献之等有灵性的书法家会对此作品感到惊喜和敬佩,再次强调了梅圣俞书法艺术的卓越成就。
整首诗语言华美,情感饱满,充分展现了诗人对梅圣俞书法艺术的赞美和推崇。同时,通过对梅圣俞的描写,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执着于艺术创作,用心传承文化精神的艺术家的形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乡有好事者出君谟行草八分书数幅中有梅圣俞》,是宋朝诗人杜衍所创作的。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
在这个时期,杜衍本人曾在官场任职多年,历任尚书令、左丞相等职,因其廉洁奉公、政治才干出众而受到皇帝和百姓的赞誉。然而,在他任官期间,北宋朝廷内部党争激烈,杜衍因正直敢言而被排挤。这种人生际遇使他对国家命运产生忧虑,同时也对社会现实有更深刻的理解。
在北宋时期,社会文化繁荣,书法艺术尤其得到重视和发展。当时的文人墨客热衷于收藏和鉴赏书法作品,君谟(即黄庭坚)就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作品以行草和八分书著称,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同时,梅圣俞也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人,他与杜衍有着深厚的友谊,两人曾多次唱和赋诗。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