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有好事者出君谟行草八分书数幅中有梅圣俞诗一首用成拙句以识二分
莆田笔健与文豪,尤爱南山县咏高。
欲使英辞长润石,毎逢佳句即挥毫。
清如韶濩谐音律,逸似鸾皇振羽毛。
羲献有灵应怅望,当时不见此风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莆田文人豪情万丈,尤其钟爱歌颂南山县的巍峨壮丽。
想要用优美的文字滋润石头,每遇到好的诗句就立刻挥笔书写。
他们的作品清新如同美好的音乐,飘逸得像凤凰振翅飞翔。
王羲之和王献之如果还在世,看到这番景象也会为之惋惜。因为他们当时并没有见识到这样独特的风采。
去完善
释义
1. 莆田:指福建省莆田市。
2. 君谟:北宋著名书法家蔡襄的字,他是莆田人,擅长行书和草书。
3. 八分书:古代书法的一种体式。
4. 梅圣俞:北宋诗人梅尧臣,字圣俞,有“梅南山”之称,他的诗歌清新自然。
5. 成拙句:这里指杜衍自己的诗句。
6. 南山县:这里指梅尧臣的家乡河南商城,他曾任过这里的知县。
7. 韶濩:传说中虞舜所作的乐曲,用来形容声音之美。
8. 鸾皇:传说中的神鸟,比喻书法的高超技艺。
9. 羲献:指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杜衍在欣赏了好友梅圣俞的诗歌和另一位书法家手迹之后创作的。杜衍通过对书法和诗歌的赞美,表达了他的艺术观和对这两位朋友的敬仰之情。
首联“莆田笔健与文豪”是说书法家梅圣俞用笔雄健且文学造诣深厚,堪称文豪。其中“莆田”代指梅圣俞。次句“尤爱南山县咏高”中的“南山县”指的是梅圣俞的故乡,这句意味着他对故乡的热爱以及他在诗歌方面的崇高地位。
颔联“欲使英辞长润石,毎逢佳句即挥毫”进一步强调梅圣俞才情横溢,每次遇到优美的诗句都会立刻付诸笔墨。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他才华的赞赏。
颈联“清如韶濩谐音律,逸似鸾皇振羽毛”则是对梅圣俞诗歌风格的高度概括:他的诗歌如同韶濩之音般清澈悠扬,又似鸾鸟展翅般飘逸灵动。这两句借用音乐和飞禽的形象来赞美梅圣俞诗歌的美感及气势。
尾联“羲献有灵应怅望,当时不见此风骚”则将书法家和诗人比拟为古时的王羲之和王献之。作者认为,即使这两位书画名家在世,也会为梅圣俞的才华而感叹不已。这首绝句以此作为结语,表达了对梅圣俞及其诗歌作品的高度赞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乡有好事者出君谟行草八分书数幅中有梅圣俞诗一首用成拙句以识二分》,是宋代诗人杜衍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60-1279年之间的宋朝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文化艺术发展迅速,文人墨客辈出。
在创作这首诗时,杜衍正处于他的晚年时期,他已经历了宦海浮沉,看透了世事沧桑。他在这个时期专注于诗歌创作,将自己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融入其中。他的作品通常以抒情、议论为主,富有哲理。
在这个时代,科举制度逐渐完善,许多文人士子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同时,儒家思想在当时占据主导地位,强调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这些时代背景为杜衍的诗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