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过仇池

标题包含
过仇池
仇池行馆最清虚,按部由兹得柅车。 对竹祇宜思穴凤,临流不可见渊鱼。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仇池这个地方的行馆最为清静宽敞,由于公务需要,我在这停下了我的车子。面对竹林,最适合思念的是那传说中的凤凰;临近溪流,却无法看到深藏在水下的鱼儿。
去完善
释义
【词语注释】: 1. 仇池:古地名,位于今天的甘肃省东南部,是历史上的军事重镇和交通要塞。这里是诗人行程中的一站。 2. 清虚:清静而空灵。这里用来形容仇池行馆的环境。 3. 按部:按照部署、计划。这里指诗人的行程安排。 4. 由兹:从这里出发。兹,此,这里。 5. 得柅车:停车休息的意思。柅,止住、阻止。这里用来形象地描述行车途中暂时停下来休息的状态。 6. 对竹:面对竹子。这里的“对”有“面对”、“朝着”的意思。 7. 祇宜:只适合。 8. 思穴凤:这里引用了一个典故。传说周文王游历至嶓冢山时,曾在竹林中看见凤凰从巢穴飞出。后来凤凰飞到岐山一带,被周文王发现,最终成就了周朝的基业。这里的“思穴凤”就是引用了这个典故,表达出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9. 临流:靠近河流。这里的“临”有“靠近”、“接触”的意思。 10. 不可见渊鱼:这里借用了一个成语——“观鱼者目明,观渊者智明”,意思是观察事物的人才能领悟其本质。这句话在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事物的深入思考和洞察力。
去完善
赏析
《过仇池》是北宋诗人杜衍的一首描绘仇池风光的诗作。这首诗通过对仇池行馆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首句“仇池行馆最清虚”,描写了仇池行馆的独特氛围,突出了其清静、脱俗的特点。这里的“清虚”既指环境的宁静清幽,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宁静。这句诗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展示了诗人对仇池行馆的第一印象。 次句“按部由兹得柅车”,表达了诗人因公务来到仇池行馆的心情。“按部”是指官员因公出差,而“柅车”则是指停歇的车马。这里诗人以“按部”和“柅车”两个词,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在仇池行馆短暂停留的场景,透露出公务之余诗人渴望回归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接着两句“对竹祇宜思穴凤,临流不可见渊鱼”,则是通过对周围景物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穴凤”是传说中的凤凰,象征着美好与吉祥;而“渊鱼”则寓意深沉与莫测。在这里,诗人通过对竹子和高悬的流水进行描绘,寓情于景,表达出自己对神秘大自然敬畏之感。同时,这两句诗句也流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恬静与宁谧的追求,以及对大自然中生命奥秘的好奇之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仇池》是宋代诗人杜衍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978年至1019年之间,也就是杜衍任职期间,他在这一时期曾多次出使西夏,亲身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和民间的痛苦。 在北宋时期,国家局势相对较为稳定,但西北边境却经常受到西夏的侵扰。当时北宋朝廷采取了积极防御的策略,多次派兵抵御西夏的侵略。作为一位心怀家国的文人官员,杜衍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写下了许多反映现实、关注民生、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途经仇池时的所见所闻,以及他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仇池位于今天的甘肃省南部,是古代羌族聚居的地方,也是宋夏战争的前线。在这里,作者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惨烈景象和人民生活的困苦。因此,这首诗不仅是对当时历史的真实记录,更是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度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