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应天寺昭净法华
出俗皆言为息机,性灵净僻似师稀。
前山月落夜吟罢,深院菊荒秋讲归。
谿雾锁窗灯焰短,雪风敲竹磬声微。
会期双阙重相见,应换当年旧衲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人们常说要抛开世俗的纷扰,内心清净就如同罕见的导师。夜晚在前山月下吟诗,秋天则在菊花丛中讲述学问。窗外溪水雾气弥漫,灯光昏暗;风吹竹叶,发出轻微的声音。期待在未来的日子再次相见,或许已不再是曾经的模样。
去完善
释义
1. 应天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的寺庙,始建于梁代,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2. 昭净:法号的简称,指一位法师的名字。
3. 法华:一部佛教经典,全称《妙法莲华经》,被誉为“一切经之王”,包含了佛陀对于众生究竟解脱的根本教诲。
4. 出俗:离开世俗,这里指出家为僧。
5. 息机:停止世俗的烦恼和欲望,追求心灵的平静与安宁。
6. 性灵:性格和智慧的综合体现。
7. 净僻:形容心地纯洁、性格孤僻的人。
8. 前山:指应天寺前的山峦。
9. 月落:夜晚时分月亮落下地平线。
10. 夜吟:在夜间诵经或唱颂。
11. 深院:指寺庙的院落。
12. 菊荒:描述菊花凋谢的景象。
13. 秋讲:秋季时进行的佛经讲解活动。
14. 谿雾:溪谷间的雾气。
15. 锁窗:指雾气笼罩窗户。
16. 灯焰短:灯火因风而摇曳不定。
17. 雪风:下雪天的寒风。
18. 敲竹:风吹竹子发出的声音。
19. 磬声微:指钟声微弱。磬是佛教寺院的法器之一,用于报时、集众等。
20. 会期:约定见面的时间。
21. 双阙:古时候宫殿门前的左右两座望楼。这里比喻皇帝召见或者朝廷召见。
22. 重相见:再次见面。
23. 应换:应当更换。
24. 当年:指诗人杜衍与昭净法师共同度过的岁月。
25. 旧衲衣:旧的僧袍。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古诗是诗人杜衍写给应天寺的昭净法华的,表达了对其出尘脱俗、清净寂寥的生活环境的赞赏与向往。诗中通过描绘昭净法师在夜晚月光下吟咏佛经、秋天菊花盛开时结束讲经等情景,展现了他专注修佛的形象。而“溪雾锁窗灯焰短,雪风敲竹磬声微”两句,更是通过生动的环境描绘,展现出寺院周围的自然景观和静谧氛围。最后一句“应换当年旧衲衣”则暗示了诗人期待未来能与之再次相聚,共同探讨佛法的愿望。整首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对僧侣生活的热情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应天寺昭净法华》这首诗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杜衍在晚年时期创作的。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僧侣修行的支持和赞美。杜衍在北宋时期担任过宰相、枢密使等重要职务,他在政治上颇有建树,但在晚年却辞官回乡,专心致志于文学创作和研究。这首诗歌正是他在这个时期创作的,反映了他晚年心境的转变和对人生哲学的深入思考。
在北宋时期,佛教在中国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影响,许多士大夫阶层的人都热衷于研读佛经、参禅悟道。杜衍作为一名政治家,他在一生中经历了许多世事沧桑,晚年时期的辞职归隐使他有机会更加深入地接触佛教教义,从而产生了对佛学的浓厚兴趣。这首诗歌就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佛法的理解和领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