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坐
兀坐愁何事,方方八节滩。孤村浮水上,一雁叫江干。谁挂仰天瓦,空扳下坂丸。邻家来冀北,翘首问长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独自坐着发愁有什么事情呢,四面八方都是困难的滩头。孤独的村庄漂浮在水面上,一只大雁在江边鸣叫。是谁悬挂着仰天的瓦片,白白地往下扳动石丸。邻居从冀北来,抬起头向长安询问。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兀坐:独自一人坐着。
2. 方方:每处;到处。
3. 八节滩:即八节滩头,泛指险阻之地。
4. 孤村:孤独寂寞的村庄。
5. 浮水:漂浮在水面上的事物。
6. 一雁:一只大雁。
7. 江干:江边。
8. 谁挂:谁悬挂。
9. 仰天瓦:一种仰天的瓦片,这里用来形容人的姿态。
10. 空扳:白费力气。
11. 下坂丸:下坡滚下的弹子。比喻顺利无阻的事物。
12. 邻家:邻居。
13. 来冀北:来到冀北地区。
14. 翘首:抬起头来。
15. 长安:古时候的长安城,今西安。
去完善
赏析
《愁坐》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首联“兀坐愁何事,方方八节滩”,描述了诗人独自静坐、忧心忡忡的心情。“兀坐”指孤独地坐着,“八方节滩”则形象地描绘了社会政治环境的险恶。这两句点明了诗的主题,即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颔联“孤村浮水上,一雁叫江干”,通过描绘孤村和江边的雁鸣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寂寥与忧虑。这一画面生动地展现出社会动荡、民生疾苦的现实背景。
颈联“谁挂仰天瓦,空扳下坂丸”,以设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国家治理不力的讽刺。“仰天瓦”是指向上翘起的屋顶瓦片,比喻民生艰难;“下坂丸”是古人用竹筒制作的弹子游戏,这里用来象征国家的安危。两句意味着国家治理不善,民生困苦,令人堪忧。
尾联“邻家来冀北,翘首问长安”,反映了诗人对国家未来充满期待和担忧。诗人借用邻居询问首都长安的情况,暗示了自己心系国家命运的忧虑之情。这一结尾表达出诗人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关心与期待,也反映出他对现实的不满和抗议。
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抒发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对国家前途的关切。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巧妙地传达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愁坐》是唐代诗人陈昂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7世纪,即唐高宗时期。在这首诗中,陈昂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忧虑和对理想的追求。
陈昂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家族世代为官,家境殷实。然而,陈昂并不满足于家族的安排,他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的价值。在唐朝初期,科举制度尚未完善,士人主要通过举荐进入官场。陈昂虽然才学出众,但一直未能得到朝廷的赏识,这使他感到十分苦恼。
在陈昂生活的时代,唐朝正处于繁荣盛世,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贫富差距逐渐扩大,民间矛盾日益尖锐。陈昂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他对社会的不公和百姓的苦难深感痛心。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