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李缊仲渊
噫吁嘻!屈原放,贾谊投。
晦之流,子望囚。
古人今人皆不免,才能累身才反仇。
吾友仲渊少学古,胸中疎落罗孔周。
点毫磨墨作文字,壮哉笔力追群牛。
三十青衫得一尉,尺泽寸波蛰长虬。
清廉爱民复材武,一日得罪系滁州。
噫吁嘻!屈原忠臣楚之望,贾谊少年才无俦。
晦之子望俱命世,麒麟头角争崔崷。
时不与兮将柰何,仲渊仲渊勿涕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啊哈!屈原遭贬谪,贾谊被投江。
昏暗社会里,子望受困禁。
古往今来之人难逃此劫,才华横溢却引来祸端。
我的朋友仲渊年少习古文,内心如孔孟般宽广充实。
用笔尖研墨挥毫写字,文笔雄健气吞群雄。
三十出头任县尉一职,身处困境犹如蛰伏的长龙。
廉洁奉公关爱百姓且颇具才干,一日却因得罪而遭拘滁州。
啊哈!屈原忠诚担当楚国栋梁,贾谊年少才华无人能及。
子望英才均名扬天下,犹如麒麟翘首攀高峰。
时运不济又如何?仲渊啊,仲渊,莫要泪满襟。
去完善
释义
1. 噫吁嘻:感叹词,表示感叹或惊讶。
2. 屈原放:指屈原被楚国放逐的故事。屈原,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政治家,文学家,被誉为“楚辞”的创立者。
3. 贾谊投:指贾谊被汉朝放逐的故事。贾谊,西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曾任长沙王太傅。
4. 晦之流:指东汉末年著名文人、学者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
5. 子望囚:指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在战乱中被俘的故事。杜甫,唐朝时期的伟大诗人,被誉为“诗圣”。
6. 少学古:年少时就学习古代文化。
7. 胸中疎落罗孔周:形容学识渊博,如同孔子门下的七十二贤士一样。
8. 点毫磨墨作文字:指勤奋写作。
9. 壮哉笔力追群牛:形容文采出众,可以与众多名家一较高下。
10. 青衫:唐代低级官员的服饰。
11. 一尉:指担任一个县的县尉职务。
12. 尺泽寸波蛰长虬:形容身处狭小地方,却拥有巨大的能量。
13. 清廉爱民复材武:形容品德高尚,关爱百姓,并且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14. 系滁州:被贬谪到滁州。
15. 屈原忠臣楚之望:称赞屈原是楚国忠诚的臣子,受到人民的敬仰。
16. 贾谊少年才无俦:称赞贾谊年轻时就有无人能及的才华。
17. 晦之子望俱命世:形容王充的儿子和杜甫都有非凡的才能。
18. 麒麟头角争崔崷:形容杰出的人才竞相崭露头角。
19. 时将不与兮将柰何:形容生不逢时,命运不济。
20. 仲渊仲渊勿涕流:鼓励李缊仲渊不要过于悲伤。
去完善
赏析
《寄李缊仲渊》是一首表达了作者对朋友李缊仲渊的赞美之情和对其遭遇的同情。诗中首先列举了屈原、贾谊等古代名人的悲剧命运,用以衬托出李缊仲渊的才华和不幸遭遇。诗人认为,古今之人皆难免厄运,而才能反而成了累身的枷锁。接着,诗人对李缊仲渊的才能和品格进行了赞扬,称其为学古之士,胸怀宽广,才华横溢。然而,尽管李缊仲渊才华横溢,却因才能而被嫉妒陷害,最后被贬谪至滁州。诗人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朋友命运的关切和忧虑。在诗的最后,诗人以屈原、贾谊等人的悲惨命运为例,提醒李缊仲渊不必过于悲痛,要勇敢地面对现实的不公。全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充分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和对现实的深刻洞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寄李缊仲渊》是宋代著名文人石介所作,具体创作年代不详。石介在北宋时期,历任国子监直讲、御史中丞等职,他的诗文作品以揭露时弊、抒发爱国情怀著称,表达了南宋士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思。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石介正身处北宋中叶,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斗争不断激化。他在任期间,关注民生,敢于直言上谏,表现出关心百姓疾苦、维护正义的强烈责任感。他和其他一些志士仁人致力于改革政治,倡导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修养,试图消除社会弊端,实现国家治理有序。
然而,当时的统治者沉溺于奢侈享乐,无心国事,使得石介等一批有识之士的壮志难酬。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石介借助于诗歌表达出自己的忧虑和关切,传递出对故友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