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湖山春意图

标题包含
湖山春意图
我忆年才十五六,寻春几涉罗浮麓。艳杏夭桃簇晓红,金芝瑶草和烟绿。有时直上朱明巅,目穷溟渤隘八埏。闲呼羽客酌云液,兴来落笔诗千篇。偶然名入丹桂籍,西风吹上珠江船。便从岭海访吴楚,遍览衡岱穷幽燕。鹓班簉羽凡几载,宦途又向西南改。山云溪月想当年,彷佛图中见精采。芙蓉削出天外峰,渔舟帖帖湖涵空。芳松新柳各生态,依然桃杏争春红。三茅此去谅不远,精脉应与罗浮通。是谁卜筑青岩下,尚书犹子今曹公。曹公平昔最知已,十载京华多气义。外台邂逅又同官,聚首论心欲忘寐。与君同是倦游人,千里家山入梦频。安得王维辋川笔,为我添入罗浮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多次寻找春天的踪迹来到罗浮山麓。明媚的杏花和艳丽的桃花簇拥着清晨的朝霞,金色的灵芝和瑶池里的仙草笼罩在绿色的烟雾中。有时候我会登上罗浮山的最高峰,放眼望去,远处的海洋显得十分辽阔。闲暇时我会邀请道士们一起品尝云间的琼浆玉液,兴致一来便挥毫泼墨,写下一千篇诗篇。偶尔我的名字会出现在丹桂榜上,然后乘着西风来到珠江边的船上。于是我从岭南出发,游览了江南、湖北等地,也游遍了五岳中的衡山和泰山的壮丽景色。我在朝廷担任官职已经好几年了,现在又要改换西南方向的仕途。想起在山间、溪边度过的岁月,仿佛图画中的人物变得栩栩如生。那些从苍穹之峰冒出的芙蓉花,以及湖面映出的捕鱼小船,都是大自然独特的魅力所在。清新的松树和新绿的柳树各自展示着生命的力量,依然像桃花和杏花一样竞相开放,争艳春天。我认为离三茅洞应该不远了,它的精髓和灵气应该与罗浮山相通。有谁会在青岩山下建造宅邸呢?原来是尚书的侄子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位曹公。曹公过去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在京城共同度过了十年的时光,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同在礼部供职,一见面就会谈得忘记了时间。你我同样都是厌倦了世俗的人,相隔千里的故乡时常会出现在梦中。什么时候我能得到王维那样的绘画才能,将这些美好的罗浮风光一一描绘出来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湖山春意图:描绘湖光山色春天的景象的图画。 2. 陈政:明朝诗人,字世逸,广东潮州府潮阳县人。 3. 罗浮麓:罗浮山,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境内,又称东樵山。 4. 艳杏夭桃簇晓红:艳杏和夭桃簇拥着春日清晨的红色。 5. 金芝瑶草和烟绿:金芝和瑶草伴着烟雾的绿色。 6. 朱明巅:指罗浮山的最高峰。 7. 溟渤:即渤海。 8. 八埏:指八方边际。 9. 羽客:指道士。 10. 云液:指美酒。 11. 丹桂籍:指科举中榜。 12. 西风:秋风。 13. 珠江船:指沿珠江行进的小船。 14. 衡岱:分别指湖南衡山和山东泰山。 15. 幽燕:指河北一带。 16. 鹓班簉羽:形容在朝为官的行列。 17. 宦途:指仕宦之路。 18. 岭海:指广东沿海一带。 19. 吴楚: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20. 芙蓉削出天外峰:形容山峰峻峭如芙蓉花瓣。 21. 帖帖:形容紧密排列。 22. 芳松新柳各生态:描述松树和柳树各自的生长状态。 23. 三茅:即江苏镇江的金陵三茅宫,是道家的圣地。 24. 罗浮通:形容罗浮山与其他山川相通。 25. 卜筑:选择地方建筑房屋。 26. 青岩:指青山。 27. 尚书犹子:指朝廷高官的朋友或门生。 28. 曹公:指曹操。 29. 外台:御史台。 30. 王维辋川笔:指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画笔。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湖光山色、诗人交情以及思乡之情的诗词。陈政以“寻春”开篇,表达出对美好景色的向往之情。接着描述了罗浮山的美景:艳杏夭桃簇晓红,金芝瑶草和烟绿,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一幅春日胜景。而在欣赏美景之余,诗人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闲呼羽客酌云液,兴来落笔诗千篇。偶然名入丹桂籍,西风吹上珠江船。这些诗句传递出诗人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喜悦。同时,诗人以宦游为由,穿插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对故乡的思念。最后借问王维之口,再次表达了心中的感慨:“与君同是倦游人,千里家山入梦频。安得王维辋川笔,为我添入罗浮春。”整首诗格调高雅,情感真挚,是陈政的代表作之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湖山春意图》是南宋诗人陈政的一首描绘春日美景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67年左右,正值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南宋王朝偏安一隅,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然而,江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尤其是杭州等城市,成为了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 陈政在创作这首诗时,正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中。他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早年曾投身抗金事业,后受到排挤,被迫离开官场。此后,他游历江南各地,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抒发胸中的壮志豪情。在这次游历中,陈政来到了美丽的西湖湖畔,欣赏到了如诗如画的美景,于是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描绘春日美景的诗篇。 在诗中,陈政通过对湖光山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的忧虑。虽然生活在这样一个动乱的时代,但他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寄情于山水之间,寻找心灵的慰藉。这首诗既反映了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也展示了陈政个人的才情和家国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