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赠郑璧润钱唐训导

标题包含
赠郑璧润钱唐训导
圣主崇文教,儒官简俊才。日边鸣铎去,秋尽讲帷开。化雨舒桃李,光风被草莱。题诗思令弟,凭雁寄金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译:尊敬的君王重视文化教育,选拔有才华的儒生为官。每天从皇宫传出响亮的钟声,秋季结束时学校开始授课。如同春雨滋润桃李花蕾成长,如阳光和风拂过草丛。我在此写下这首诗思念我的弟弟,希望大雁能帮我将信带往那黄金之城(代指长安)。
去完善
释义
1. 郑璧润:姓名,这里指诗人陈政的朋友。 2. 钱唐:地名,即钱塘江,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境内。 3. 训导:古代学官名,负责教育和指导生徒。 4. 圣主:对皇帝的尊称。 5. 崇文教:重视文化教育。 6. 儒官:儒家学者担任的官员。 7. 简俊才:选拔杰出的人才。 8. 日边:太阳旁边,这里指朝廷。 9. 鸣铎:形容钟声、铃声等清脆的声音。 10. 秋尽:秋天结束。 11. 讲帷:教授的场所。 12. 化雨:温和的雨水,比喻教育的熏陶。 13. 舒桃李:使桃李花开得更加茂盛。 14. 光风:温暖的和风,比喻教育的关爱。 15. 被草莱:覆盖在草地上。 16. 题诗:写诗。 17. 思令弟:思念弟弟。 18. 凭雁:依靠大雁传递信息。 19. 金台:黄金筑成的台子,这里指皇帝所在之处。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陈政赠给郑璧润的一首送别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圣上重视文化教育的赞美,以及对郑璧润这位贤才的期待与厚望。在首联和颔联中,“圣主崇文教”体现了皇帝对于文化的重视,而“儒官简俊才”则表达出郑璧润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才。接下来的两联描绘了郑璧润前往钱塘(今杭州)担任训导的场景:“日边鸣铎去”意味着他即将远离都城,前往遥远的江南地区;“秋尽讲帷开”则是以秋天的结束作为比喻,寓意着他在新的地方即将开始新的教学生活。 颈联和尾联则是对郑璧润未来工作的期许:“化雨舒桃李”象征着他的教诲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使得他们茁壮成长;“光风被草莱”则表达了他的光辉照耀着民间,使百姓受益匪浅。最后两句“题诗思令弟,凭雁寄金台”则表达了作者对于郑璧润的思念之情,希望他能像大雁一样,将喜讯传回京城。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该诗名为《赠郑璧润钱唐训导》,是明朝诗人陈政所作。这首诗作于明朝时期,具体时间难以考证,但结合陈政的生平及当时的历史背景,可以推测此诗大约创作于明初或中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阶段,文化艺术也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明代文人墨客热衷于诗歌创作,尤其是赠答诗,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寄托对友人的情谊。陈政作为明朝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关于陈政本人,他在明朝担任国子监祭酒,负责教育事宜。在任职期间,他与郑璧润相识并结为挚友。郑璧润曾任钱唐训导,是一名品学兼优的教育工作者。陈政对郑璧润的人品和才华极为赞赏,因此写下这首诗赠予他。 在这首诗中,陈政表达了对郑璧润的敬佩之情,同时也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教育事业的关注。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陈政的人文关怀和深厚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