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 其一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柳树枝条漫长,春天的细雨细细柔柔,花朵盛开处能听到远处传来的漏水声。
使塞外的雁儿都感到惊讶,城里的乌鸦纷纷飞起,只有屏风上的金鹧鸪依然稳如泰山。
薄薄的香雾飘散,透过帘幕映入眼中,让人惆怅想起谢家的楼阁。
红色的蜡烛映照着背面,刺绣的帘幕低垂,梦太长,你却无法知道。

去完善
释义
柳丝长:指春天柳树上的枝条柔嫩且长度适中,易于造型。
春雨细:形容春雨下得绵密细致,犹如细线般轻盈。
花外:指花朵盛开的户外景象。
漏声:古代计时器滴水产生的声音,用于形容时间的流逝。
迢递:指空间或时间上相隔较远的地方,此处形容声音从远处传来。
塞雁:在古诗文中通常用来指北方的大雁,因为它们要飞往南方过冬,所以也叫“寒雁”。
城乌:城楼上的乌鸦,乌鸦的羽毛颜色为黑色,与黑夜相协调。
画屏金鹧鸪:画屏是一种精美的屏风,上面绘有美丽的图案;金鹧鸪则是指用金色描绘出的鹧鸪鸟形象。
谢家池阁:指的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才女谢道韫的家宅,这里用来借指女子的居所。
红烛背:指烛光背后的位置,也就是主人公所处的环境。
绣帘:绣有图案的窗帘。

去完善
赏析
《更漏子 其一》是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一首词。这首词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远方情人的思念之情。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写的是春天的景象:柳枝摇曳,春雨绵绵,远处传来漏壶滴水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这里的“迢递”意味着时间的流逝,暗示着时光的推移。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这里提到的动物都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象征物。“塞雁”象征着离别的哀愁,“城乌”则代表着孤独和悲伤。而“金鹧鸪”则是画屏上的装饰品,象征着华丽和美好。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写的是室内的情景:香气弥漫,透过帘幕,看到池塘边的景色,让人倍感惆怅。这里的“谢家池阁”指的是谢家的花园,寓意着美好的时光已经过去。
“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描述的是夜晚的景象:红烛背后的房间里,绣帘低垂,主人公在梦境中长夜无眠,而她的情人却浑然不觉。
整首词以景抒情,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的情人的深深思念。同时,这首词也展现了温庭筠独特的美学风格,语言华丽,意境幽深,给人以美的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更漏子 其一》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温庭筠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公元857年前后,正值晚唐时期。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们在经历了初唐、盛唐的繁荣之后,开始反思社会现实和人生价值,因此诗词风格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在这个时期,温庭筠的人生经历颇为坎坷。他才华横溢,却屡试不第,仕途不顺。这使得他对现实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促使他在文学创作中表达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与此同时,唐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民不聊生。这为温庭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他能够从多角度审视社会现实,创作出具有深刻寓意的作品。在《更漏子 其一》中,他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孤独的夜晚、思念的愁绪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