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言诗 其七
泆泆白云,顺风而回。渊渊绿水,盈坎而颓。乘流远逝,自躬兰隈。杖策答诸,纳之素怀。长啸清原,惟以告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流动的白云,顺着风儿返回。深邃的绿水,满了沟渠又溢出。沿着水流悠游远方,亲自探寻那美丽的景色。持着手杖,回到内心世界。在清澈的原野上长啸,只为倾诉无尽的哀伤。

去完善
释义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诗人身处自然之中,感受风、水等大自然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远离尘世纷扰的自在生活态度。以下是词句注释:
1. 泆泆:形容水流的样子。
2. 白云:指天空中飘动的云朵。
3. 顺风:顺着风向。
4. 回:回旋,随风旋转。
5. 渊渊:形容水的深度和清澈度。
6. 绿水:清澈的水。
7. 盈坎:指水充满沟渠。
8. 颓:这里指水流顺势而下。
9. 乘流远逝:顺流而去。
10. 自躬:亲自,亲身。
11. 兰隈:芬芳的地方。
12. 杖策:拄着手杖。
13. 答诸:响应它们。
14. 纳之素怀:收纳于内心的质朴情怀。
15. 长啸:大声呼啸。
16. 清原:指清静的原野。
17. 告哀:表达自己的哀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情感呼应。开篇两句,“泆泆白云,顺风而回。渊渊绿水,盈坎而颓”,写蓝天白云,流水汤汤,以广阔的空间为背景,呈现了大自然之美。而后两句,“乘流远逝,自躬兰隈。杖策答诸,纳之素怀”,通过描述自己在河边、山脚这些宁静的处所,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追求。最后两句,“长啸清原,惟以告哀”,则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美景却无法倾诉内心的哀伤之情。整首诗表现了诗人身处美好自然之中却满怀忧伤的心境,这种心境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表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四言诗 其七》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音乐家嵇康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公元223年左右,正值魏晋之际,社会动荡不安,士人阶层的价值观也在发生转变。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嵇康以其卓越的才情和深刻的洞察力,创作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成为当时文坛的代表人物之一。
嵇康自幼聪颖过人,成年后游学四方,结交了许多名士。他在文学、音乐、绘画等多个领域都有着极高的造诣。然而,身处乱世,嵇康的人生也充满了波折。他曾一度受到朝廷的征召,但最终选择隐居山林,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他的这一决定,使得他在历史上留下了千古传颂的美名。
在同一时期,魏蜀吴三国的争霸战愈演愈烈,政治斗争激烈。嵇康虽然远离尘世,但他的诗歌作品却反映了这一时代的风貌。他的作品以朴实的语言描绘了战乱中的百姓疾苦,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总的来说,《四言诗 其七》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时代,既有战乱带来的苦难,也有士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这样的环境下,嵇康以他独特的才华和思想,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深刻内涵的诗篇,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