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五言赠秀才诗

标题包含
五言赠秀才诗
双鸾匿景曜。戢翼太山崖。抗首漱朝露。晞阳振羽仪。长鸣戏云中。时下息兰池。自谓绝尘埃。终始永不亏。何意世多艰。虞人来我维。 云网塞四区。高罗正参差。奋迅势不便。六翮无所施。隐姿就长缨。卒为时所羁。单雄翩独逝。哀吟伤生离。徘徊恋俦侣。慷慨高山陂。 鸟尽良弓藏。谋极身必危。吉凶虽在己。世路多崄巇。安得反初服。抱玉宝六奇。逍遥游太清。携手长相随。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嵇康(224年-234年),字叔夜,是三国时期魏国的著名文学家、音乐家和哲学家。他生于魏国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家族世居魏晋士族豪门。 嵇康在少年时期,便才华横溢。他的文学才能尤为突出,所作诗文沉...查看更多
^_^@=_=
去完善

译文
一对鸾凤隐匿了光辉。它们收起了翅膀,停在大山的悬崖上。它们仰起头,漱洗着清晨的露水,迎着阳光抖动着羽毛。它们在云层中鸣叫嬉戏,偶尔也会在兰草之池休息。它们自认为已经远离了尘世的喧嚣,无论何时都不会失去这份恬静。怎料世事难料,突然有一天,有人来到了它们的世界,打破了原本的宁静。 云雾弥漫,笼罩了四个区域,高高的罗网整齐有序地排列着。鸾凤们奋力拍打翅膀,试图逃脱困境,但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挣脱束缚。最终,它们被长缨擒住,无法再自由飞翔。只有一只鸾凤能够独自翩翩起舞,它悲哀地鸣叫着,感叹着生命的离别。它徘徊在同伴们的身边,充满感慨地望着高山坡。 鸟儿被捕获后,良弓就被收藏起来,计谋达到极致后,自身的处境就变得危险。尽管吉凶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是世间的道路充满了险恶。如何才能恢复当初的平静生活,带着自己的珍宝和才学,无忧无虑地在太清中游荡,手牵手一起共度时光呢?
^_^@=_=
去完善
释义
1. 双鸾: 指贤能之士。鸾,凤凰一类的神鸟。 2. 匿景曜: 隐藏自己的光辉。景曜,光明。 3. 戢翼: 收敛翅膀,引申为隐居不仕。戢,收藏。 4. 太山崖: 高大的山崖,喻隐居之地。 5. 抗首: 抬起头。 6. 漱朝露: 用朝露洗漱。 7. 晞阳: 晒干阳光,喻自己修身养德。 8. 振羽仪: 整理羽毛,准备飞翔。 9. 长鸣: 长声鸣叫。 10. 戏云: 在云中嬉戏。 11. 兰池: 兰花盛开的池塘,象征美好的生活环境。 12. 自谓绝尘埃: 自认为远离世俗尘嚣。 13. 终始永不亏: 始终如一,不会改变。 14. 何意世多艰: 为什么世间充满艰辛。 15. 虞人: 掌管山林湖泊的官员。 16. 我维: 把我捉拿。 17. 云网塞四区: 比喻被严密监视和追捕。 18. 高罗: 指捕捉飞鸟的高网。 19. 参差: 不整齐。 20. 奋迅势不便: 奋力振翅但无法逃脱。 21. 六翮: 鸟类的翅膀,这里指单雄翩翩。 22. 无所施: 无从施展。 23. 隐姿: 隐藏身姿。 24. 长缨: 长绳,喻捕鸟工具。 25. 卒为时所羁: 最终被抓住。 26. 单雄翩翩独逝: 孤身离去。 27. 哀吟: 悲哀地鸣叫。 28. 生离: 离别生离死别。 29. 徘徊: 犹豫不决。 30. 恋俦侣: 舍不得同伴。 31. 慷慨: 慷慨激昂。 32. 高山陂: 高高的山坡。 33. 鸟尽良弓藏: 猎鸟完毕,良弓被收藏起来。 34. 谋极身必危: 谋求到极致,自身必定危险。 35. 吉凶虽在己: 虽然吉凶掌握在自己手中。 36. 世路多崄巇: 人生道路充满了艰难险阻。 37. 安得反初服: 如何才能恢复原来的状态。 38. 抱玉宝六奇: 珍藏玉石等珍贵物品。 39. 逍遥游太清: 自由自在地在太清仙境遨游。 40. 携手长相随: 手牵手永远在一起。
^_^@=_=
去完善
赏析
《五言赠秀才诗》这首古诗生动地描绘了凤凰、鸾鸟等珍禽异兽的习性、风采,以及它们在险恶环境中的遭遇。诗人以这些鸟类的命运象征世事的无常和人生的艰难。 前八句描述了鸾鸟等鸟类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如栖息在大山的悬崖上,饮朝露、振羽翼、戏云中、下息兰池。这样的生活似乎与世无争,脱离了尘世的纷扰。 然而,接下来四句笔锋陡转,写出了“虞人来我维”的现实。“虞人”是古代掌管狩猎、山林、苑囿的官吏,这里的意思是猎人和网罗在等待着这些鸟类。这种对比展现出人生无常,美好的理想生活常常遭受现实的摧残。 接下来的诗句进一步描述了鸾鸟被捕的过程:“奋迅势不便,六翮无所施。隐姿就长缨,卒为时所羁。”生动的描绘表现出这些鸟类在被捕的过程中尽力逃脱但最终未能幸免的悲惨命运。 诗人通过禽鸟被猎的故事,讽刺了人间的道德沦丧、贤愚不分等现象,揭示了美好事物往往遭逢不测的普遍现象,从而引发人们反思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结尾部分,诗人告诫世人要明哲保身,远离政治斗争的漩涡,追求个人品性的修养和完善,以便在乱世中求得平安与解脱。最后两句用“逍遥游太清,携手长相随”表达出诗人希望与友人共度安稳岁月的期许。
^_^@=_=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五言赠秀才诗》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嵇康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263年,当时正值魏晋交替之际,社会动荡不安,民众疾苦。嵇康作为当时的才子,其人生经历也颇富传奇色彩。他曾仕魏为官,后因各种原因辞官归隐,居住在离洛阳不远的山阳竹林之中,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在这个特殊时期,嵇康目睹了战乱与百姓苦难,他忧国忧民,渴望实现社会的安定和谐。因此,他在诗中将人生际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表达了对民间疾苦的关心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_^@=_=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