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春夜雨。催润柳塘花坞。小院深深门几许。画帘香一缕。
独立晚庭凝伫。细把花枝闲数。燕子不来天欲暮。说愁无处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沉睡初醒,突然面对一幅秋天的画卷。桐树叶在风中翩翩起舞,窗外的疏雨映射着光影。
忧愁如岁月的痕迹,渐渐爬上了满头白发。只想登上高楼寄去远方的思念,却看到大雁消失在遥远的烟水和暮色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谒金门:词牌名。
2. 程垓:南宋文人,有《书舟词》传世。
3. 浓睡:沉睡。
4. 一帘秋影:形容秋天的景色如同一幅画卷。
5. 桐叶乍零:指梧桐树叶开始凋零。
6. 风不定:形容秋风时有时无。
7. 疏雨影:稀疏的雨点洒在窗户上形成的影子。
8. 年光:时光,光阴。
9. 老入星星双鬓:形容头发逐渐变白。
10. 只拟:只想。
11. 上楼:登高望远。
12. 远信:远方的书信。
13. 雁遥:大雁飞得遥远。
14. 烟水暝:烟雾笼罩的水面显得昏暗。

去完善
赏析
《谒金门》是一首描绘秋日景色的词,以醒时浓睡开篇,借“桐叶乍零”和“疏雨影”来衬托秋天的萧瑟气氛。接下来笔锋一转,倾诉岁月催人老的无奈,年老而双鬓星星。紧接着,作者表达了他想要爬上高楼去寻觅远方的音信,然而大雁已经消失在烟水之中,期望化为渺茫。这首词在描绘秋天景色之时,更抒发了年华老去、孤寂无依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谒金门》是宋代词人程垓的一首经典之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35年左右,正是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在人生际遇方面,程垓一生沉抑下僚,怀才不遇,生活困顿。他虽满腹经纶,却难以施展抱负,这使得他在词作中透露出一股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在那个时代,金兵南侵,中原沦陷,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程垓作为一个文人墨客,用他的笔描绘出社会的动荡与民众的苦难,以此表达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人民的同情。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历史使命感,深受后人的赞誉和推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