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鲸引
石上桐孙美如玉,化作长鲸唤僧粥。香严一击六根开,剥落皮毛换凡骨。中郎却顾中散惊,初非爨下鸣不平。批鳞拔角就绳墨,龙门绿绮瘖无声。昔闻北溟鱼,化作天池鹏。今见横海姿,解作威凤鸣。薾然败棺材,蠢尔牛阑撑。龙腾虎变固有待,不遇赏音徒尔灵。君不见饭牛自卖亦何者,逢时自致千秋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石头上的桐树美丽如玉石,变成了长长的鲸鱼呼唤僧侣喝粥。香严山响的一击打开了六根,脱去了粗糙的外表换上了普通的骨头。中郎回头看着中散惊讶不已,并不是在炉子下为了公平而叫喊。他的才华横溢且温文尔雅,犹如龙门和绿绮般沉默无声。昔日听说北海的鱼,化作了天池的大鹏。今天看到了横渡海洋的风采,可以发出凤凰般的叫声。努力拼搏但未能成功的人就像破败的棺材,平凡的人也像篱笆一样支持着他们。龙的腾飞虎的变身确实需要等待,如果没有遇到知音,他们只是白白地展现了才能。你没有看到那些自给自足、自我推销的人是什么样子的,他们一旦遇到了好时机,就能自己成就千秋功名。
去完善
释义
1. 石上桐孙美如玉:石上的梧桐树如玉石般美丽。桐孙,指小梧桐树。
2. 化作长鲸唤僧粥:变成一条长鲸呼叫僧人煮粥。
3. 香严一击六根开:香严寺的钟声响起,使人的六根都得到解脱。香严,寺庙名。
4. 剥落皮毛换凡骨:褪去皮毛成为平凡的骨头。
5. 中郎却顾中散惊:钟子期回头看到钟子期惊讶的表情。中郎,指钟子期。中散,指嵇康。
6. 初非爨下鸣不平:最初不是因为在炉火旁鸣叫表示不平。爨下,指炉火旁。
7. 批鳞拔角就绳墨:刮掉鳞片和犄角以符合绳墨的要求。比喻严格要求自己。
8. 龙门绿绮瘖无声:龙门山中的绿绮琴不再发出声音。
9. 昔闻北溟鱼,化作天池鹏:过去听说北海的鱼,变化成了天池的大鹏鸟。
10. 今见横海姿,解作威凤鸣:现在见到横渡海洋的风采,明白了威凤的鸣叫。
11. 薾然败棺材,蠢尔牛阑撑:形容威凤的美丽和气势。
12. 龙腾虎变固有待:龙腾虎跃的变化需要等待时机。
13. 不遇赏音徒尔灵:如果不遇到知音,才华也就无法施展。
14. 君不见饭牛自卖亦何者:你不知道把牛养肥然后卖掉是怎么一回事。
15. 逢时自致千秋名:遇到好的时代自然会获得千年的名声。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音乐与人生感悟的诗词。诗人在开篇以石上桐孙(即梧桐树上的小枝)的美玉形象,比喻音乐的优美,进而用“化作长鲸”的形象描绘了音乐的力量。接着提到香严一词,寓意通过音乐的力量,人们可以开启智慧,洞察世界。“剥落皮毛换凡骨”则意味着,当人们聆听美妙的音乐,心灵会得以净化,超脱世俗烦恼。
随后,诗人以“中郎却顾中散惊”,表明音乐对人心情的影响是巨大的,有时候甚至让人惊叹不已。“批鳞拔角就绳墨,龙门绿绮瘖无声”表达了音乐的影响力,可以让生灵安宁平静。
接下来的诗句,诗人运用北溟鱼、天池鹏和横海姿等形象,来形容音乐的宏大与丰富。他表达出音乐中蕴含着无穷的能量,可以使人如凤凰一般发出美妙的声音。
最后,诗人以“薾然败棺材,蠢尔牛阑撑”描述了音乐对于世人的改变力量,即使是最卑微的生物也能因音乐而变得雄伟。“龙腾虎变固有待,不遇赏音徒尔灵”则表达了音乐的魅力,正如虎跃龙腾需要机会和赏识一样,没有遇到知音的音乐也只能静静地等待被理解。
这首诗既赞美了音乐的美好,又揭示了音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于理解和赏识的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鲜于枢的《华鲸引》作于元朝初期。公元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北京。在此时期,中原地区经过多年战乱后逐渐恢复平静。元世祖忽必烈推行汉制,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鲜于枢作为元朝初年的文人墨客,他的一生经历了金、元两个朝代的更迭。
鲜于枢祖籍山东高密,但他出生并成长在北方。他的家世显赫,祖父是金朝的一位贵族,父亲鲜于思忠曾任金朝尚书省左丞。然而随着蒙古铁骑的南下,金朝灭亡,鲜于思忠战死沙场。鲜于枢成为了蒙古统治下的亡国遗民,遭受了巨大的精神打击。
在元初时局动荡的情况下,鲜于枢秉承儒家的仁爱之心,坚持自己的道德信仰,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努力寻求社会秩序的重建。同时,他也以自己的才学赢得了元代著名文人赵孟頫、元好问等人的赞赏和尊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