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太湖笠泽虹桥诗
脍忆鲈鱼秋正肥,当年惟见季鹰归。
沧波此处堪垂钓,当代无人肯拂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回想秋天鲈鱼鲜美的时候,那时只见张翰归来。
这里的大海适合垂钓,但现在却没有人愿意辞官归隐。
去完善
释义
1. 吴江:古水名,即今江苏省苏州市一带的吴淞江;也指江苏省南部的一个地区。
2. 太湖:位于江苏省与浙江省之间的一个淡水湖泊。
3. 笠泽:古水名,在今江苏省苏州市一带,是吴淞江上游的一条支流。
4. 虹桥:一种桥的形状,这里可能指的是特定的一座桥。
5. 脍:切细的鱼肉片,这里比喻美食。
6. 鲈鱼:一种鱼类,肉质鲜美,常被用作食材。
7. 秋正肥:秋天是鲈鱼最肥美的季节。
8. 季鹰:张翰,字季鹰,西晋文学家,因怀念故乡美食而辞官回乡的故事广为流传。
9. 沧波:波浪翻滚的水面,这里形容湖面波涛汹涌的景象。
10. 垂钓:钓鱼,这里表示一种隐居的生活方式。
11. 当代:现在这个时代。
12. 拂衣:拂袖而去,表示抛弃世俗名利,过隐居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吴江太湖的美丽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古人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现代人心浮气躁的批判。诗中的“脍忆鲈鱼秋正肥”描述了当地美食的魅力,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当年惟见季鹰归”则通过引用张翰的典故,表达了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接下来,“沧波此处堪垂钓”进一步展现了吴江太湖的美景,同时也暗示了这里是一个适合隐居的地方;而“当代无人肯拂衣”则感叹如今已没有人愿意像古人那样过上清静的隐居生活,从而揭示出现代社会的浮躁心态。整首诗通过对古人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反思,表达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吴江太湖笠泽虹桥诗》是清朝诗人陈植在康熙年间(公元1662年-1722年)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在这首诗中,陈植通过对吴江、太湖、笠泽和虹桥的描绘,表达了其对江南水乡风光的热爱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陈植生活在康熙年间,这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康熙帝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政策,如蠲免赋税、整顿吏治、发展农业等,使得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然而,在这个时期,知识分子仍面临着一定的压迫。清政府对汉人的控制较为严格,科举考试制度也有所改变,这使得一些知识分子难以通过科举进入仕途。
陈植出身书香门第,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然而,他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受挫,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在这种情况下,陈植将精力投入到文学创作中,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故乡的思念。他的诗歌作品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色彩,以描绘自然风光和表达思乡之情为主。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