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象环
销整新阶绕郡城,知师才智善经营。
为怜世路多倾侧,故使行人尽坦平。
一府轮蹄还往便,千门箕帚扫除清。
乐游桥上红尘接,未免区区事送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整齐的新台阶环绕着城市中心,可以得知我们的老师有极高的智慧和善于管理的能力。由于他深知社会的道路有很多不平之处,因此他会尽力让每一位行人都能够走在这条平坦的大路上。这个地区的交通非常方便,每一个人都可以轻松地来到这里,而这里的每一个家庭都会整洁干净。在繁华的乐游桥上,我们可以看到络绎不绝的人群,但不可避免的是我们还要处理一些琐碎的事情,比如迎来送往。
去完善
释义
1. 销整:指修复平整道路。
2. 新阶:新建的台阶。
3. 郡城:古代行政区划中的郡所在地。
4. 知师:知道你的意思。这里可能是在赞美对方的智慧。
5. 才智:智谋与才能。
6. 经营:筹划管理。这里指规划城市道路建设。
7. 世路:人生道路。
8. 倾侧:倾斜,比喻人生道路的崎岖不平。
9. 行人:过路人,这里可理解为百姓。
10. 坦平:平坦的路。
11. 一府:指整个郡城的官员。
12. 轮蹄:车轮和马匹,这里用来形容车辆的往来频繁。
13. 千门:指千家万户。
14. 箕帚:扫帚,这里用来形容打扫清洁的情况。
15. 扫除清:指清扫干净。
16. 乐游桥:可能是古代某地的一座桥名。
17. 红尘:飞扬的尘土,这里用来形容车马喧哗的景象。
18. 区区:微不足道的意思。
19. 送迎:送别和欢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赠象环》,其主题为赞扬一位具有才智和良好经营管理能力的师长。首句“销整新阶绕郡城”描绘出这位师长为新阶事业所做的努力,围绕郡城展现了其辛勤工作之情景。次句则突出其才智,能够妥善经营各种事务。
接下来的诗句将主题转向关注世路的倾斜不平现象。作者用“为怜世路多倾侧,故使行人尽坦平”来表达,因为关心世间道路的坎坷,所以希望行人行走的道路都是平坦的,体现了这位师长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忧虑。
诗中还写道“一府轮蹄还往便,千门箕帚扫除清”,表现了师长为提高当地交通便利而付出的努力,如“一府轮蹄”代表交通往来频繁,又借“千门箕帚”暗示广泛的社会服务活动,这些都表现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最后两句“乐游桥上红尘接,未免区区事送迎”则是诗人对这位师长公务繁忙生活的些许遗憾,虽然他乐于帮助人们解决问题,但仍不免被琐事所困扰。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师长高尚品质、聪明才智和社会责任的赞美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象环》这首诗出自明代诗人陈植之手,创作时间为明朝(1368-1644年)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晚期,明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陈植的一生历经坎坷。他曾担任过知县、御史等官职,后因触怒权贵被贬为庶民。尽管命运多舛,但他始终保持着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信念。在晚年时期,他寄情山水,以诗为伴,创作了许多抒发情怀的诗篇。
在明朝时期,科举制度已经相当完善,文人墨客热衷于科举考试,以求功名。然而,陈植并未完全沉溺于科举的浮华之中,他关注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他的诗歌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人风格,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
《赠象环》这首诗是陈植送给一位名叫象环的朋友的。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这首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陈植的人生态度和他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