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胥门

标题包含
胥门
长堤柳线弄春柔,姑苏台下马如流。 春波溶漾绿泼油,官船挝鼓百花洲。 旌旗{黑炎}黪城上楼,烟中雉堞高山邱, 呜呜清角行人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长堤边的柳树嫩芽在春风吹拂下轻轻摆动,一片温柔景象;姑苏台下的人们如同流水般络绎不绝,热闹非凡。春天的湖面上绿水荡漾,官船击鼓行进在百花洲之中。城楼上飘扬的旗帜如同黑夜中的火焰一般引人注目,烟雾缭绕中的城堡高耸如山丘。号角声响起,传递着行人的忧愁情绪。
去完善
释义
《胥门》:作者是清代诗人陈植,这首诗描绘了苏州古城的风景与繁华景象。 注释: 1. 长堤柳线:指长长的堤岸上垂下的杨柳枝条。 2. 姑苏台:古代苏州的著名景点,位于苏州市西南郊木渎镇灵岩山麓,相传为吴王阖闾所建。 3. 马如流:形容人群熙熙攘攘,马匹往来络绎不绝。 4. 春波溶漾:春天的波浪荡漾开去。 5. 绿泼油:形容水色碧绿如油。 6. 官船挝鼓:官员乘坐的船只在击鼓开道。挝鼓,敲击战鼓。 7. 百花洲:古代的地理名称,位于苏州城的东南方,因每年春天盛开各种花卉而得名。 8. {黑炎}黪:形容浓烟滚滚。 9. 雉堞:指古代城墙上的女墙,也泛指城墙。 10. 高山邱:比喻险峻的高山。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长堤柳线弄春柔”开篇,首先描绘了苏州的美丽风光,岸边嫩绿的垂柳,春风吹拂着柳丝,春意盎然的景象跃然纸上。紧接着,“姑苏台下马如流”描述了在姑苏台下的马匹络绎不绝的情景,显示出当时此地的繁荣。 接下来“春波溶漾绿泼油,官船挝鼓百花洲”两句则进一步展示了春天的美景和繁华景象,春波如绿油般闪烁着光芒,而官船敲锣打鼓地驶向百花洲,生动形象地展现出盛世的繁荣。 再往后的“旌旗{黑炎}黪城上楼,烟中雉堞高山邱”,则是用诗歌的语言描绘了城楼上飘扬的旗帜,烟雾弥漫中的城楼,仿佛让人置身于那个时代的城市景观之中。 最后一句“呜呜清角行人愁”却笔锋一转,以轻快的笔触写出一个突如其来的忧愁,犹如平静的湖面投进了一颗石子,荡起阵阵涟漪。这种手法巧妙地传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立体。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胥门》是清末诗人陈植所作。陈植,江苏苏州人,生于咸丰年间(1851-1861年),其时中国正值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的动荡时期。他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考中进士,历任县令、知府等地方官职。陈植在文学创作上成就卓著,被誉为“江南才子”,其诗作多描绘家乡风光和抒发家国情怀。 在创作《胥门》时,陈植正身处清朝晚期,面临着国家政治腐败、外患内忧的困境。然而,他并未被现实所击垮,而是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故土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在这首诗中,他以苏州的标志性建筑——胥门为背景,表达了对故乡历史的怀想和对家园未来的期许。 诗中的“胥门”位于苏州市区,是古代苏州的重要城门之一,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胥门见证了苏州古城的历史变迁,也承载着苏州人民的乡愁记忆。陈植通过对胥门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家乡的深情厚意和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