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登昭福寺楼

标题包含
登昭福寺楼
旅怀秋兴正无涯,独倚危楼四望赊。 谷变陵迁何处问,满川空有旧烟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旅途中秋天的感慨无尽无边,独自依靠在高楼上远望。 沧海桑田,变迁无常,又能向何处问询?满眼之中只有那曾经的风景如烟如霞。
去完善
释义
1. 旅怀:旅途中的情怀。 2. 秋兴:秋天的景象引发的心情。 3. 无涯:无边无际,形容广大。 4. 倚:靠。 5. 危楼:高楼。 6. 四望赊:眺望远方。 7. 谷变陵迁:比喻世事变迁,这里指山陵、山谷的变迁。 8. 满川:整个江面。 9. 旧烟霞:过去的景色。
去完善
赏析
首联“旅怀秋兴正无涯,独倚危楼四望赊”是诗人以直抒胸臆的方式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自身的旅愁。其中“正无涯”、“独倚”等词表达出诗人的孤独感和迷茫。从诗人独自登上高楼的描绘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处境和心境都是孤单而难以排解的。 颔联“谷变陵迁何处问,满川空有旧烟霞”则在借景抒情的同时,表达了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无奈。“谷变陵迁”化用《诗经·小雅·天保》中的“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寓意自然和社会的不断变化。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出对于时间的敬畏和感慨,同时也揭示了人生的无常。 本诗从整体上来看,意境深远,情感深沉。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以及个人的旅愁,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事变幻、人生短暂的感叹。这首诗不仅给人以艺术的享受,更引人深思,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昭福寺楼》是唐代诗人李九龄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正值唐朝盛世,政治较为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 在创作这首诗时,李九龄正处于人生的一个转折时期。他原本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因才华横溢而受到朝廷的重视,逐渐跻身上流社会。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从平民到官员的身份转变,对人生的感悟也日益丰富。然而,随着地位的提高,他也不得不面对官场中的种种纷争和险恶。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使他更加珍视生活中的宁静与美好。 在唐玄宗天宝年间,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昭福寺作为当时京城的一座著名寺庙,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李九龄在这里登高望远,欣赏美景,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祥和与宁静。在此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描绘登楼观景的诗歌,表达了他对人生际遇的思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