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写庄子

标题包含
写庄子
圣泽安排当散地,贤侯优贷借新居。 闲中亦有闲生计,写得南华一部书。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文献的翻译过程中,保持原有的韵味和含义是非常重要的。这一句原文中的"圣泽安排当散地,贤侯优贷借新居。闲中亦有闲生计,写得南华一部书。"可以这样翻译: 【译文】:高尚的君主会妥善安排那些离散的人们,让他们有新的居所安顿下来。在闲暇的时候也有自己的生计来源,比如潜心研读《南华经》这样的书籍。
去完善
释义
《写庄子》:这是一首描述古人读书生活的诗。诗人通过描写自己阅读《庄子》的过程,表达了对于知识和智慧的追求。 1. 圣泽:这里指的是孔子及其弟子们的学说,即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被认为是正统的、高尚的学问,因此被称为“圣泽”。 2. 安排:这里是安置的意思,表示孔子及其弟子的学说被安排在适当的位置。 3. 当:应当,应该。 4. 散地:分散的地方,这里指各地的学校。在古代,学校被称为“散地”,因为学生来自四面八方。 5. 贤侯:贤明的诸侯,这里指负责教育的官员。 6. 优贷借新居:优待借用新的住处。这里是指政府为读书人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7. 闲中亦有闲生计:在闲暇的时间里也有闲暇的生计方式。这里是指读书是一种休闲活动,可以在闲暇时间里进行。 8. 南华:《庄子》的别名,因庄子曾任南华县令,故有此称。
去完善
赏析
《写庄子》这首诗歌颂了庄子的智慧和超脱精神,表达了作者对于宁静致远的向往和追求。诗人通过描绘圣泽、贤侯等意象,表达了对于庄子及其哲学思想的敬仰之情。同时,“闲中亦有闲生计”一句则暗示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境界。最后,诗人以“写得南华一部书”收尾,既强调了庄子思想的重要性,又表达了对自身生活的反省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写庄子》是唐朝诗人李九龄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唐贞元年间(785-805年),这是唐朝中期的一个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期,李九龄的人生经历了很多波折。他曾担任过很多官职,如翰林学士、尚书郎等,但后因官场斗争被贬谪到偏远地区。在这段时期,他接触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深受启发,开始反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唐朝中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士人阶层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情绪逐渐高涨。在这种背景下,庄子的道家思想得到了很多文人的关注。庄子主张无为而治,强调顺应自然,这使很多文人从他的哲学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李九龄也不例外,他在研读庄子时,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并写下了这首《写庄子》来表达他对庄子哲学的理解和感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