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登楼寄远

标题包含
登楼寄远
满城春色花如雪,极目烟光月似钩。 总是动人乡思处,更堪容易上高楼。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满城的春天景色如同白雪覆盖的花朵,极目望去,烟雾弥漫,月亮如钩。这总是让人产生深深的乡愁,更让人忍不住登上高楼远眺。
去完善
释义
《登楼寄远》注释如下: 1. 满城春色:指整座城市的春天景色十分美丽。 2. 花如雪:形容鲜花盛开,犹如白雪覆盖大地。 3. 极目:用尽目力向远方眺望。 4. 烟光:指云烟的景象。 5. 月似钩:形容月亮的形状如同挂在天空的钩子。 6. 动人乡思:触动人们的思乡之情。 7. 堪:能够承受或忍受。 8. 上高楼:登上高耸的楼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李九龄描绘春景的作品,主要表达了诗人在登楼赏景时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首句“满城春色花如雪”形象地描绘了春天里繁花似锦的景象,仿佛整个城市的鲜花都如同雪花一般美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次句“极目烟光月似钩”则描述了诗人站在高楼之上,放眼望去,烟雾笼罩下的月光犹如钩子般挂在天边,这种朦胧的美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丝神秘的氛围。 然而,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产生了深深的乡愁。诗人认为,景色虽美,但最能牵动人心弦的还是那些能引发思乡之情的景物。因此,在诗歌的后两句中,诗人感慨道:“总是动人乡思处,更堪容易上高楼。”这里,诗人借登高望远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因身处异地而产生的孤独与无奈。总的来说,这首《登楼寄远》既有对美好春光的赞美,也有浓厚的思乡之情,两者相互交织,使得诗篇充满了深深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楼寄远》是唐代诗人李九龄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874年至884年间,正值晚唐时期。 在这个时期,唐朝社会已经出现了衰败的迹象,政治腐败、经济凋敝、战乱频发。李九龄作为一名有抱负的文人,对国家的现状深感忧虑。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自己远大理想的追求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在诗中,李九龄通过对登高望远的描写,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他在京城长安谋求仕途,却屡屡受挫,不得不离开京城,回到家乡。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世事的沧桑变迁,体验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李九龄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诗歌之中,用文字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心和思乡之情。他的诗歌以其深沉的情感和优美的文辞而著称,成为了晚唐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