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灵泉寺
入谷先生一阵香,异花奇木簇禅堂。
可怜门外高低路,万毂千蹄日日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谷先生四周飘散着香气,奇特的鲜花和树木环绕着禅堂。
令人怜悯的是门外的道路高低不平,成千上万的车马每日忙碌不息。
去完善
释义
1. 入谷:进入山谷。这里指进入灵泉寺所在的山谷。
2. 先生:指代李九龄本人。
3. 一阵香:形容香气浓郁。
4. 异花奇木:不同种类的花草树木。
5. 簇禅堂:聚集在禅堂周围。
6. 可怜:表示对某种情况的同情或关心。
7. 门外:指灵泉寺的大门外。
8. 高低路:指上山下山的路。
9. 万毂千蹄:形容行人车辆众多。毂是车轮中心的部分,这里借指车;蹄是马的脚,这里借指马。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九龄在游览灵泉寺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在寺庙中感受到的宁静与世俗生活的繁忙之间的对比。首句“入谷先生一阵香”描绘了进入山谷时闻到的一阵清香,暗示了诗人来到了一个幽静的地方。接下来的“异花奇木簇禅堂”则具体描述了寺庙周围的景致,那些奇特的花草树木簇拥着禅堂,增添了寺庙的神秘氛围。
然而,诗人在欣赏这些美景的同时,也注意到了门外的世界。“可怜门外高低路,万毂千蹄日日忙。”诗人以“可怜”一词表达了对世俗生活忙碌的感慨。那门外高低不平的道路,每日都有成千上万的车轮和马蹄在那里奔波,象征着世人为了生活而忙碌不停。这种忙碌的生活景象与诗人在寺庙中所感受到的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无奈之情更加深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题灵泉寺》是唐代诗人李九龄所作。诗云:“古木无人地,深山何处钟?焚修知待诏,早晚向风飙。” 通过描绘宁静的山林、深远的钟声,表达了作者在禅定修炼的静谧世界中寻求解脱的心境。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处于唐太宗贞观年间(627年-649年)至唐玄宗开元时期(713年-741年)之间,此时的唐朝社会繁荣稳定,佛教发展达到了高潮。李九龄身为一名隐逸山林的文人墨客,他的一生都在追求自由和心灵的解放。这一人生经历促使他在诗歌中对自然及禅宗思想进行了深入探索。
在这首《题灵泉寺》所描绘的那个时代背景下,由于皇帝对佛教的支持和保护,寺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众多的文人士大夫也投入到了禅宗思想的探寻之中。在修行求道的道路上,李九龄或许因为内心的困惑和对生活的感悟而选择来到灵泉寺,寻找心灵的慰藉。透过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禅宗精神世界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