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赠马道士

标题包含
赠马道士
水共逍遥云共孤,混时言笑只佯愚。 经年但醉宜城酒,千里唯担《华岳图》。 寻野鹤来空碧洞,覔琴僧去渡重湖。 人间再见知何日,乞取先生石辘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水边与天空中飘荡的云朵共存,一同展现出逍遥自在的景象,在嘈杂喧闹的人群中笑着假装愚笨。多年来我只喜欢喝宜城的酒,行千里路只为肩负起描绘《华岳图》的重任。寻找野鹤来到碧绿的洞穴,觅得琴声离去渡过湖泊重重。再次在人间相见的日子不知何时到来,希望先生您能够借用我那如石磙般的内心,在岁月的车轮上悠然前行。
去完善
释义
《赠马道士》是唐代诗人李九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这首诗的词句注释: 1. 水共逍遥云共孤:这句的意思是,水和云共同营造了一种逍遥的氛围。其中,“水”和“云”象征着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共孤”则意味着这种生活态度独立于世俗之外。 2. 混时言笑只佯愚:这句是说在尘世之中,作者与马道士一起谈笑风生,但假装无知无识,以此来避开世俗的纷扰。其中,“佯愚”是假装愚蠢的意思。 3. 经年但醉宜城酒:这句是说作者和马道士常年陶醉在宜城的佳酿中。其中,“宜城”是一个古地名,位于今湖北襄阳一带,以产美酒闻名。 4. 千里唯担《华岳图》:这句是说马道士为了寻找灵感,不惜跋山涉水,只为获得一幅描绘华山美景的画作。其中,“华岳”是指位于陕西省境内的华山,是中国著名的山水名胜之一。 5. 寻野鹤来空碧洞:这句是说马道士寻找隐居的仙人,来到一个空旷幽静的山洞。其中,“野鹤”是一种隐逸的象征,代表着远离尘世的隐士;“空碧洞”则是一个虚构的山洞名,用来形容山洞的空旷和幽静。 6. 覔琴僧去渡重湖:这句是说马道士去寻找擅长弹琴的僧人,渡过重重湖泊。其中,“琴僧”是指善于弹琴的僧人;“重湖”是指层层叠叠的湖泊,用来形容路途的遥远。 7. 人间再见知何日:这句是说作者和马道士下一次相见还不知道何时。这是对他们分别时的感慨,表达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 8. 乞取先生石辘轳:这句是说作者向马道士祈求一块雕刻精美的石制辘轳。其中,“石辘轳”是一种古代用于从井中提取水的工具,这里用来比喻马道士的高尚品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赠马道士”,其主题为道家隐逸生活。首联通过描绘水的逍遥与云的孤独,展示了诗人所要表达的与世无争、遗世独立的意境。颔联则描述了诗人的日常:整日饮酒作画,看似无知实则聪明绝顶。颈联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离群索静的生活场景:在青山绿水间寻找道友,在重重湖光山色中探访琴僧。尾联则以“人间再见知何日”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并以“乞取先生石辘轳”作为全文的点睛之笔,暗示出诗人在求道隐逸的道路上决心坚定,心无旁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马道士》是唐代诗人李九龄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唐玄宗至德年间(756-758年)。在这段时间里,唐朝社会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战乱频繁,民生疾苦。 在李九龄的一生中,他曾担任过县令、尚书郎等职,但官职并不显赫。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上,以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赠马道士》这首诗正是他这一时期作品的代表之一。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道教文化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投身于修道之事,以求精神寄托。李九龄作为一位文人士大夫,也受到了这种氛围的影响,与道士马君相识相交。这首《赠马道士》就是他为表达自己对马道士的敬意和友谊而创作的。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