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代边将

标题包含
代边将
雪冻阴河半夜风,战回狂虏血漂红。 据鞍遥指长安路,须刻麟台第一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雪花在寒冷的夜晚中飘落在阴河里冻结,击败敌军后留下的鲜血染红了战场。战士们在马上远远指向长安的方向,期待能在麟台建立赫赫战功。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雪冻阴河:“雪冻”指的是天气寒冷,降雪结冰。“阴河”意为阴暗的河流,这里可能是指战场附近的一条河流。 2. 半夜风:指在深夜时分的寒风。 3. 战回:战斗结束,获胜而归。 4. 狂虏:对敌军轻蔑的称呼,这里指敌方士兵。 5. 血漂红:形容战场上血流成河的惨烈景象。 6. 据鞍:指将领骑马在战场指挥作战。 7. 长安路:指向长安城的道路。长安是唐朝的都城,此处象征着朝廷和政治中心。 8. 须刻:马上雕刻,即立刻铭记。 9. 麟台:麒麟阁,汉代宫殿中一处用以陈列功臣画像的地方,这里比喻皇帝给有功之臣封赏的殿堂。 10. 第一功:最大的功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九龄的一首描绘边将英勇战斗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寒冷的雪夜、狂虏的血腥以及边将的气概的描绘,展现了边境战争的残酷和边将的无畏精神。 首句“雪冻阴河半夜风”,描绘了寒冷雪夜的情景,为整首诗营造了肃杀的氛围。“冻”和“阴河”表现出边地的严寒和战争环境的险恶。同时,“半夜风”也暗示了战争的紧张和紧迫。 次句“战回狂虏血漂红”,表现了边将英勇的战斗场面。“战回”意味着战斗结束,而“狂虏血漂红”则形象地描绘了敌军的惨败和我军的胜利。通过这一句,作者展示了边将在艰苦环境中取得的辉煌战果。 第三句“据鞍遥指长安路”,表现了边将在战斗中展示出的坚定意志和高尚品质。“据鞍”形象地描绘了边将在马背上指挥战斗的英勇姿态,而“遥指长安路”则表达了边将对胜利的渴望和对朝廷的忠诚。 最后一句“须刻麟台第一功”,揭示了边将的豪情壮志。“麟台”是古代宫廷中用来记录功臣功绩的地方,这里象征着朝廷的认可和荣誉。“第一功”则表明边将坚信自己的战绩足以在麟台上留下辉煌的印记。 整体来看,这首《代边将》以生动形象的描绘手法,成功地展现了边将在艰苦环境中的英勇战斗精神和坚定信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代边将》是唐朝诗人李九龄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朝中晚期,具体年份不详。这一时期,唐帝国国力日渐衰弱,边疆战火频发,民族矛盾激化。诗人以边将的身份,表达了对国家安宁的渴望和对战乱的忧虑。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李九龄正身处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之中。他目睹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痛苦,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担忧。同时,他也对那些英勇保卫边疆的将士们表示敬意。在这种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歌,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痛恨以及对和平的向往。 唐朝中晚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边疆战争频繁发生。这一时期的皇帝和朝臣们为了维护国家的统治地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对边疆的控制、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交流等。然而,这些努力并未完全消除边疆地区的危机。在此背景下,诗人李九龄通过描绘边疆战士的形象,传达了希望和平、厌恶战争的呼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