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荆溪夜泊

标题包含
荆溪夜泊
点点渔灯照浪清,水烟疏碧月胧明。 小滩惊起鸳鸯处,一双采莲船过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盏盏轻扬的渔火在碧波中跳跃,照亮了湖面,宛如一片片闪亮的繁星。淡青色的水雾与月光交织,显得朦胧而美丽。突然间,一对鸳鸯从小滩上跃起,打破了宁静的夜晚。紧接着,两只采莲的小船在水面上滑过,轻轻的声音传入了耳朵。
去完善
释义
1. 荆溪:荆溪又称荆江,源出中国湖北省荆州山。古人多用“荆溪”指代漂泊不定的生活。 2. 点点的渔灯:即江边渔船上的灯光。 3. 照浪清:照亮了清澈的江面。 4. 水烟疏碧:指的是水面上雾气飘渺,与江水相映成趣。 5. 月胧明:月光朦胧而明亮。 6. 小滩:小型的沙滩。 7. 鸳鸯:一种常见的水鸟,常用于比喻情侣或夫妻。 8. 采莲船:江南地区常见的采莲用的船只。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江南水乡夜景图,诗人通过对渔灯、水烟、月光和鸳鸯的描绘,展示了清幽的意境。“点点渔灯照浪清”一句,通过点点的渔灯与清澈的波浪相映成趣,展现出渔舟唱晚的温馨场景;而“水烟疏碧月胧明”则渲染出一片朦胧的月光和水气交织的景致,给人以如梦如幻之感。此外,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小滩惊起鸳鸯处,一双采莲船过声”的诗句,让鸳鸯和采莲船成为画面的焦点,动静结合地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全诗以景为线索,借物抒情,既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又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生活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荆溪夜泊》是唐代诗人李九龄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荆溪河畔夜泊时所见的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从诗中的“孤舟”、“渔火”等词句可以看出,诗人当时正处于一种孤独、漂泊的状态。 李九龄生活在唐朝中期,此时正值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势日渐衰落,藩镇割据严重,人民生活困苦。李九龄的家乡在江南一带,他曾因战乱离家多年,四处漂泊。这段人生经历使他深刻地体验到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痛苦,也使他对家乡的思念愈发浓烈。这种情感在《荆溪夜泊》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此外,唐朝时期,诗歌创作非常繁荣,尤其是五言律诗,成为了文人墨客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李九龄作为一位有才华的诗人,他的诗作往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荆溪夜泊》就是这样一首作品,它不仅描绘了荆溪河畔的美景,还传达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战乱的不满情绪,展现了诗人敏感多情的性格特点。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