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望思台

标题包含
望思台
汉武年高慢帝图,任人曾不问贤愚。 直饶四老依前出,消得江充宠佞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汉武帝晚年变得骄傲自大,任命官员时并不关心他们的贤能和愚蠢。即使四位老者依然出仕,也无法消除江充这样的宠臣和佞臣的存在。
去完善
释义
1. 汉武:指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为巩固皇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 年高:这里指的是汉武帝晚年的昏庸。 3. 慢帝图:轻慢帝业的行为。 4. 任人:汉武帝晚年过于依赖近臣,不加选择地任用官员。 5. 不问贤愚:不区分贤能之人与无能之辈。 6. 直饶:即使、纵然。 7. 四老:这里指的是商山四皓,四位有德望的老者,分别是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 8. 消得:消耗掉、除去。 9. 江充:西汉武帝时期重臣,以才能著称,但为人阴险狠毒,嫉妒同僚。后来因巫蛊之事被灭族。 10. 宠佞:受宠的奸佞小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借古讽今之作,诗人以汉武帝刘彻的典故,影射当时的皇帝宋徽宗。诗中描述了汉武帝晚年昏庸,任用小人,忽略贤能之才,即使有四位老者如东方朔般的智者出现,也无法阻止奸佞之臣江充的得宠。诗人以此表达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对皇帝的期望与劝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望思台》是唐朝诗人李九龄的一首描绘古人悼念故乡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742年,这是唐玄宗时期的一个繁荣时代。此时国家富强、政治稳定,文化艺术空前繁荣。 在这个时期,李九龄作为一位文人墨客,时常沉浸在诗酒之中,抒发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感慨。然而,对于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始终萦绕在他的心头。在夜深人静之时,他常常独自登高望远,遥望那遥远的故乡,心中涌起无尽的哀思。这种情感的寄托,最终凝聚成了一首感人至深的诗篇——《望思台》。 《望思台》通过描写诗人站在高台之上,眺望着远方的故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同时,诗人也借这首诗表达了对家国之思的理解和对人生百态的感慨。这首诗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沉的内涵,成为了唐朝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流传千古。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