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行遇雨
夹路轻风撼柳条,雨侵春态动无憀。采香陌上谁家女,湿损钗头翡翠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道路两边的风中轻轻摇动的柳条,春雨滋润着春天的景象让人兴致勃勃。在田埂小路上采摘香草的女子是谁家的呢?雨水打湿了她的发饰和翠绿的翘角。
去完善
释义
1. 夹路:道路两侧;路边的。
2. 轻风:轻微的风。
3. 撼:摇动,震动。
4. 柳条:柳树细长的枝条。
5. 侵:逐渐进入或渗入。
6. 春态:春天的景象、状态。
7. 无憀:无聊、无所依托。
8. 采香:采摘花草,这里指踏青赏花的郊游活动。
9. 陌上:田间的小路上。
10. 谁家:哪一户人家。
11. 女:女性、女子。
12. 湿损:被雨水打湿损坏。
13. 钗头:古代妇女的头饰,用金属或玉石制成的发钗顶端。
14. 翡翠翘:翡翠制作的装饰物,翘是古代一种首饰的名称。
去完善
赏析
《春行遇雨》描绘了春天出行途中忽逢细雨的景象。诗中通过对春风吹拂、柳枝摇曳、雨中春情无依等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采香陌上的女子因雨水打湿钗头和翡翠翘的生动刻画,展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生活中的诗意瞬间。诗人以敏锐的观察力和别出心裁的构思,寓情于景,使整首诗具有浓厚的艺术魅力和引人入胜的诗情画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行遇雨》是唐朝诗人李九龄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738年至745年之间,这是唐朝的盛世时期,也是诗人李九龄在官场上较为得意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他历任御史、监察御史等职,并在743年被任命为起居郎,负责记录皇帝的言行。
在这个时期,李九龄的生活和事业都相对稳定。他在京城长安任职期间,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在闲暇时光一起游山玩水,欣赏美景。这首诗就是他在一次春游途中遇到春雨时创作的。
当时的唐朝社会繁荣,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诗歌艺术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李九龄受到了文学氛围的熏陶,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的诗作以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为主,展现了唐朝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