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铭
有发兮朝朝思理,有身兮胡不如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早晨醒来就思考着道理,既然有生命又怎能不去追求真理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卢仝(tóng):唐朝诗人。
2. 梳铭:古代文人墨客喜欢在自己的日用品上题诗记事,此诗即为卢仝在梳子上所题的诗,即“梳铭”。
3. 有发兮朝朝思理:朝朝,天天;思理,梳理。形容每天都要梳理头发。
4. 有身兮胡不如是:胡,为什么;如是,像这样。这句表达的是有身体却无法像头发一样得到照顾。
去完善
赏析
卢仝的这首《梳铭》看似在写日常的梳发之事,实则寓意深刻。首句“有发兮朝朝思理”表明了诗人对于发饰的态度,即需要每天梳理和爱护。而接下来的“有身兮胡不如是”则是一种自问,既然对自己的头发如此关爱,为何不能以同样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身体呢?这是一种自我反思,也是对生活中人们忽略自身健康的提醒。整首诗以梳发的日常琐事为切入点,通过对自身问题的审视,引导读者思考生活的真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梳铭》是唐代诗人卢仝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795年至835年之间,这一时期正是唐朝的中晚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腐败加剧。卢仝本人经历了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等历史事件,他的诗歌也深受这些时代背景的影响。
卢仝出身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卢衍曾为朝廷命官,但在他幼年时因病去世,这使他从小失去了家庭的庇护。尽管如此,卢仝仍然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的诗歌才华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然而,在仕途上他却屡遭挫折,一直未能得到重用。
这一时期的唐朝,虽然表面上仍然繁荣昌盛,但实际上已经危机四伏。宦官当权,朝政混乱,百姓疾苦,这使得卢仝深感忧虑。他在《梳铭》中通过对一把梳子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