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琴台
臯朔语类俳,上颇倡优之。
严吾数预事,惨凛失所栖。
慨彼猜忌姿,公卿命如丝。
夫子迺谒闲,翩翩富丰仪。
眷言彼姝子,深情结幽期。
浩露泛酒瓮,轻云思琴徽。
抚弦视八荒,颇觉秦岫低。
纷纷汉诸子,悟解良独迟。
一朝不自保,颈血沾裳衣。
公岂不炯戒,虑祸盖已微。
污已迥前识,达生迈天倪。
阔哉昭旷情,岂屑后代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你在古文中表现的像是鸟语类的俳句,这使你对上位者的言行很是怀疑。 然而,我们仍然经常参与各种各样的事情,使我们感到不幸和无所依靠。 我们感叹那些总是充满猜忌的人们,他们的生命就像蛛丝一样脆弱不堪。 当老师来拜访时,他的风度翩翩、气宇轩昂。 对于那个优秀的女子,她以深沉的感情期待着一个幽静的约定。
喝酒就像是饮下浩大的露珠,弹琴如同轻拂过云的韵律。 拨动琴弦的那一刻,似乎能感受到整个宇宙的存在,远处的秦山都显得很低。 众多的汉朝文人墨客们,领悟到这个真理的速度却相当缓慢。 直到有一天,他们连自己的安危都无法保证,鲜血染红了他们的衣裳。 你不是对这种状况视而不见,你的担忧已经超过了他们自身的危险。
你想摆脱世俗的污泥,以超越常人的智慧通达生命的哲理。 你的眼界是如此开阔,哪里会去在乎那些后世的人们的嘲笑呢?
去完善
释义
1. 臯朔:指古代楚国和越国的地方。
2. 俳:戏谑之意。
3. 严吾:通“言”字,指言说之事。
4. 预事:参与世事。
5. 惨凛:严肃之意。
6. 猜忌:疑心别人对自己不利。
7. 公卿:官职名,此处泛指上层统治者。
8. 夫子:老师,指孔子。
9. 穉子:少女。
10. 幽期:深远的期望。
11. 浩露:露水意,此处有润泽万物的寓意。
12. 泛酒瓮:指大量饮酒。
13. 琴徽:琴弦的标识。
14. 八荒:八方之地。
15. 秦岫:指高山峻岭。
16. 悟解:领悟理解事物。
17. 迟:迟缓。
18. 不自保:无法自我保护。
19. 颈血:砍头流血。
20. 沾裳衣:染红衣裳。
21. 昭旷情:光明宽广的情怀。
去完善
赏析
《游琴台》是一首描绘琴台故事的诗歌。诗人喻汝砺以生动的笔触和深情的叙述,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卷。诗中讲述了琴台的传说,以及古人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
詩的一开始,描绘了琴台的氛围,诗人以“臯朔语类俳”来形容这里的语言,透露出一股清新的气息。然而,这里也是艺人表演的舞台,因此也有一丝喧嚣。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诗人在这里的所见所闻,感受到了一种惨凛的气氛。这是因为这里的人们生活在猜忌之中,他们的命运如同蛛丝般脆弱。
然后,诗人描述了一位翩翩公子,他对音乐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的琴声吸引了美丽的女子,两人深情款款,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在这里,诗人表达了人们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诗句,诗人以“浩露泛酒瓮,轻云思琴徽”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展示了人们欢愉的心情。然而,这样的欢乐并不能持续太久,因为生活总是充满了变数。在诗的最后,诗人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担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琴台的景象,表达出了人们对音乐的热爱,对生活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担忧。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深情地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卷,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以及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状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琴台》是明代诗人喻汝砺的一首古体诗,创作于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1566年)。这个时期正是明朝中叶,社会矛盾日益加剧,政治腐败严重,农民起义频繁。同时,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文化思想领域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在创作这首古诗时,喻汝砺正身处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历史时期。他本人曾任朝廷官员,对当时的政治局势有着深刻的了解。在诗中,他以琴台为引子,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忧虑。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体现了他作为一个文人的情怀和责任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