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风在夜晚催开花朵,如繁星散落,华丽的马车和精美的饰品散发出阵阵香气。凤箫悠扬,玉壶中的光影流转,好似鱼龙狂欢一整夜。
华美的女子如同披着金线的飞蛾与杨柳般轻盈,她们笑语盈盈,身上散发着淡淡的幽香。我在人群中寻找了她千百次,突然回头一看,她就在那灯火黯淡的地方。

去完善
释义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1. 东风夜放花千树:东风即春风,此句意为春风在夜间催发了成千上万的树开花;
2. 更吹落、星如雨:形容星光下的繁华景象;
3. 宝马雕车香满路:指华丽的马车和雕刻精美的车辆在路上散发出香气;
4. 凤箫声动:箫声如同凤凰的鸣叫一般动听;
5. 玉壶光转:月亮倒映在玉壶中,好像月光在流转;
6. 鱼龙舞:形容热闹的鱼龙灯舞;
7. 蛾儿雪柳黄金缕:头戴金线、珍珠装饰的发饰的女子;
8. 笑语盈盈暗香去:带着微笑和香味慢慢离去的女子;
9. 众里寻他千百度:在人群中寻找那个人千百次;
10. 蓦然回首:猛然回头;
11. 灯火阑珊处:灯光稀疏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青玉案·元夕》是辛弃疾的一首描绘元宵节夜景的宋词。词的上片主要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景象,如东风夜放的花千树、星如雨般的吹落、宝马雕车的满路香和凤箫声动等,这些景象生动地展现出元宵之夜的热闹繁华。
下片中,“蛾儿雪柳黄金缕”描述了人们在节日中的盛装打扮,笑语盈盈则展现了人们欢愉的神情。“暗香去”一词则意味着随着欢乐时光的流逝,这份美好也逐渐消失。接着,“众里寻他千百度”表达了诗人渴望找到那个让他心仪之人的心情,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则揭示了在寻找中偶然发现那个人就在不被人注意的地方。这最后一句以婉约的方式揭示出人生哲理:人生中苦苦寻求的东西有时就在不经意间找到,而我们往往在追求热闹时忽略了身边的美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青玉案·元夕》这首古诗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于公元1181年至1192年间创作的。在这段时间里,辛弃疾被任命为江西隆兴知府兼江南西路安抚使,成为了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他积极推行抗金政策,力图恢复中原失地,但在当时南宋朝廷的偏安政策下,辛弃疾的理想无法实现,这使得他的心情十分沉重。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辛弃疾以元宵灯会为题材,创作了这首描绘人间繁华景象的词。词中的“灯火阑珊处”暗指那些在政治斗争中被忽视、埋没的人才,而“蓦然回首”则表达了作者对那些真正关心国家大事的人的期望和呼唤。整首词展现了辛弃疾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家国情怀,被誉为宋词中的瑰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