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客有传朝议欲以子瞻使高丽大臣有惜其去者白罢之作诗以纪其事

标题包含
客有传朝议欲以子瞻使高丽大臣有惜其去者白罢之作诗以纪其事
文章异域有知音,鸭绿差池一醉吟。 颖士声名动倭国,乐天辞笔过鸡林。 节髦零落毡吞雪,辩舌纵横印佩金。 奉使风流家世事,几随浪拍海东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异国他乡有了解你的人,共度鸭绿江畔畅饮吟诗。 你的名声远播到日本,如同白居易的诗篇传遍朝鲜半岛。 虽然经历风霜磨砺,但风度依旧;凭借才华横溢,赢得尊敬和声誉。 身为使者,你一生英勇而杰出,尽管命运的巨浪翻滚,始终坚定地在海边站立。
去完善
释义
1. 异域:指海外之地,即高丽。 2. 鸭绿:指鸭绿江,中国和朝鲜的分界线。 3. 差池:原意指鸟飞翔时羽毛参差不齐,这里借指到高丽。 4. 颖士:指唐朝文人刘禹锡,字梦得,又作子瞻。 5. 倭国:古代对日本的称呼,这里借指高丽。 6. 乐天:白居易的字,他有一首描写使者的诗叫《送杨行密游辽东》。 7. 鸡林:原指乌鸡群聚之地,这里借指高丽。 8. 节髦:指苏子瞻的才华。 9. 毡吞雪:形容寒冷的环境,在风雪之中。 10. 辩舌:善于辩论的口才。 11. 金印:古代官职的象征,这里代指官场生涯。 12. 海东:大海之东,泛指海外之地,即高丽。 13. 岑:小山。
去完善
赏析
孙觉的这首诗描绘了文章受到异邦认可的场景。诗人借用了鸭绿江和倭国的典故,将客人的言辞、行事与朝鲜半岛联系在一起。在诗人眼中,才子白居易的文章辞藻华丽,几乎可以胜过异国的高丽;而人物杜甫的才情与执着也映射出作者对于沟通异域文化的珍视。诗中的毡、雪、金等元素,既表达了使者在冰雪天气中出行的不易,又暗含着朝贡、拜见的过程及尊贵。最后,诗人指出自己的家族世代都有出使的风流往事,而今此行若成功,则自己也有机会在风波中领略海东的壮丽景色。整首诗通过描绘外界声音、景象和愿景,展现了对出使异国所持有的期待和乐观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本诗名为《客有传朝议欲以子瞻使高丽大臣有惜其去者白罢之作诗以纪其事》,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孙觉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的背景产生于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孙觉在这一年成为了权尚书刑部侍郎。当时的朝廷中,有人提议派苏东坡去高丽国做使者,而大臣们普遍认为这是好事,认为苏轼能够完成这个任务。然而,孙觉却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好事,他觉得苏轼的性格不适合出国办事,因此写诗记录了这一事件。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孙觉在政治上有着独立和清醒的头脑,对朋友的关心和理解也是真挚深刻的。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