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阎求仁虚乐亭

标题包含
题阎求仁虚乐亭
禅房幽构径弯环,噪鹊鸣鸠尽日闲。 隠几冥蒙超物表,画图仿佛见林间。 褰帘云吐池中月,岸帻天横竹外山。 秋兴已阑成丽句,板舆时此慰慈颜。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禅房的构造宁静而深邃,弯弯曲曲的小径环绕其间,喜鹊和斑鸠整日悠闲地在此处栖息。隐身在几案之后的我,似乎超越了世间的一切纷扰,眼前所见的景色如同画卷中的山林般美丽。每当夜幕降临,窗帘后的月亮如同从池水中冉冉升起,而那远方的山峰则像是从竹林里伸出的天际线。在这美好的秋色中,我已完成了一首美丽的诗句,希望以此慰藉母亲的心情。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题:题目 2. 阎求仁虚乐亭:虚乐亭,是阎求仁的住所;阎求仁为唐朝著名文人,这里以他的名字代指其居所。 3. 禅房幽构:禅房,即佛堂,此处指阎求仁虚乐亭中的禅房;幽构,幽静的结构。 4. 径弯环:小路弯曲回环。 5. 噪鹊鸣鸠:鹊与鸠喧闹的声音。 6. 隠几:依靠在茶几上。 7. 冥蒙超物表:神秘朦胧地超出事物的表面。 8. 画图仿佛见林间:好像在画中看见树林之间。 9. 褰帘云吐池中月:褰帘,拉起窗帘;云吐,云朵飘散;池中月,倒映在水中的月亮。 10. 岸帻天横竹外山:岸帻,整理衣冠;天横,天空广阔无边;竹外山,竹林外面的山景。 11. 秋兴已阑成丽句:秋兴,秋天的兴致;已阑,将要结束;成丽句,成为优美的诗句。 12. 板舆时此慰慈颜:板舆,古代的轻便座椅;时此,时常在此;慰慈颜,让母亲感到安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阎求仁虚乐亭所见的景色以及自己的感受。诗的首联描绘了禅房的幽静和曲径通幽的景致,以及雀鸟在此安闲自得的氛围。颔联则表达了隐逸之情,仿佛看到了尘世的超越,又好像在画中见到了林间的景象。颈联描写了拉开帘幕可见水池中的明月倒映,抬起头来望向天空则可看到远处的青山如屏。尾联则是感慨秋天的兴致已经逐渐消退,但在这美好的景色里,作者和家人们共享天伦之乐。整首诗表达出了一种安逸、静谧的气氛,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景与人世的和谐。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阎求仁虚乐亭》是北宋著名文人孙觉的一首题诗。这首诗作于公元997年,正值北宋时期。在这一年里,宋真宗赵恒登基为帝,实行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措施,使得北宋的社会安定、繁荣昌盛。 孙觉作为当时的文坛名士,曾在朝廷任职,历任官职,才华横溢。然而在这个时期,他却因为与当权者意见不合,而选择辞官回乡,过上隐逸的生活。这段人生经历,使他对官场的黑暗和世俗的纷扰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在这首《题阎求仁虚乐亭》中,孙觉以“虚乐亭”为题,表达了他对官场名利和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他认为真正的快乐并非来自物质享受,而是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这种超脱的人生态度和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体现了孙觉在人生经历中的感悟和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