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途次望太行山

标题包含
途次望太行山
盘影遮空黑,愁生入望赊。 高来难客路,深去断人家。 翠死寒溪水,香残别洞花。 今宵何处宿,山口日将斜。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乌云笼罩天空,我的忧愁油然而生。山路艰难崎岖,使得离家越来越远。寒冷的溪水里已经没有绿意,山洞里的花儿也已凋谢。今晚我该在哪里过夜?太阳即将落山,在山口处斜照过来。
去完善
释义
1. 盘影遮空黑:盘,盘绕;影,山的阴影;遮空,遮天蔽日;黑,昏暗。此句意为太行山的影子遮住了天空,使天空显得昏暗。 2. 愁生入望赊:愁生,生出忧愁;入望,映入眼帘;赊,遥远。此句意为远望太行山,心中生出无尽的忧愁。 3. 高来难客路:高来,指高山地带;难,难以通行;客路,客旅之路。此句意为太行山高峻难行,给旅行者带来了困扰。 4. 深去断人家:深去,深入山中;断,断绝;人家,居民。此句意为深入山中,居民稀少,几乎见不到人烟。 5. 翠死寒溪水:翠死,绿色消失;寒溪水,寒冷的溪水。此句意为寒冷的季节里,溪水失去了往日的绿色。 6. 香残别洞花:香残,花香消失;别洞,其他的洞穴。此句意为其他洞穴的花香也渐渐消散。 7. 今宵何处宿:今宵,今夜;何处宿,哪里过夜。此句意为今夜在哪里过夜呢? 8. 山口日将斜:山口,山脉的入口;日将斜,太阳即将落山。此句意为太阳即将落山,夜幕降临,无法看清山口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遥望太行山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活的感慨。在诗人眼中,太行山的盘影犹如夜幕降临,笼罩着天空,让人产生无尽的忧愁。而高耸的山脉使得行路更加艰难,深邃的峡谷阻断了人们的居住。诗人通过描绘山水之景,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险峻,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这艰险环境中求生的艰辛。 接下来,诗人进一步描述了山中环境的寒冷和生命的凋敝。寒冷的溪水失去了翠绿的颜色,而山洞中的花朵也失去了香气。这些景象既是对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也是诗人对生命衰败、时光流逝的感慨。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在这深山之中如何度过漫漫长夜的忧虑。日已西斜,他还在寻找今晚的住所,表现出他在旅途中的迷茫与无助。整首诗通过对太行山的描绘,揭示了人生的艰辛、自然的无情以及人对生存的渴望,展现了一幅凄凉的山水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途次望太行山》是北宋时期著名诗人释保暹的一首五言绝句,创作于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正值宋朝建国初期。这一时期的诗人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将个人情感融入山水诗中,寓意深远。 释保暹为北宋僧人,精通诗词歌赋。在宋初时期,他游历四方,见识广博。此次创作《途次望太行山》的背景是他从南方游学归来,途经太行山脉时所创作的。此时的释保暹已在社会和文学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其内心仍对人生、自然有所感悟,因此创作了这首诗。 诗中的“十月”指代的是农历十月份,当时北方已进入寒冷的季节,而南方仍然温暖如春。“鸿雁南飞”说明此时正值秋季,大雁迁徙,远足天空。诗人在此以“鸿”喻人,抒发了漂泊不定、离家千里、乡愁浓郁的情怀。 从时代背景来看,宋朝开国之初,历经五代十国时期的战乱纷争,民生凋敝。释保暹此诗既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也透露出对国家复兴的期待。尽管山河破碎,但诗人依然坚信未来有重振雄风的可能,这也反映了他对生活充满乐观和积极的态度。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