磻溪
不肯随波自直钩,一朝以道佐成周。
后来亦有人于此,只把渔竿空白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不愿随俗独行其道,一朝辅佐国家昌盛。
后世也有相似之人,却虚度年华无所作为。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磻溪:古水名,位于陕西省宝鸡市东南,源出秦岭北麓,西流至凤县入嘉陵江。相传姜太公曾在此钓鱼并遇到周文王,后被拜为相国。这里借用姜太公的典故,表明作者坚守自己的原则,不随大流,希望得到君主的赏识。
2. 波:水流;随:追随;直钩:传说姜太公用直钩钓鱼,喻指坚持原则,不随大流。
3. 一朝:一天;以道:用道理;佐成周:辅佐周王室成就大业。这里指姜太公辅佐周武王推翻殷商,建立周朝。
4. 于斯:在这里;只:只身;把:握;渔竿:钓鱼的工具;白头:白发老人,指年老未仕之人。这里表示后人也有像姜太公一样的人在此地垂钓,但未能如他那样得到赏识,只能虚度年华。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磻溪垂钓的古诗。诗中描述了古人宁肯坚持自我、坚守信念,也不愿意随波逐流的形象。诗人通过钓翁的故事,表达了坚守信仰、坚定目标的品质。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鼓励人们在面临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目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磻溪》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释保暹对磻溪自然景观的欣赏和感慨。诗人在作品中以磻溪为背景,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根据所给信息,我们需要从诗歌的创作时间、诗人相关的人生际遇以及时代背景等方面来分析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
首先,我们知道这首《磻溪》是由释保暹创作的。关于释保暹的生平和创作年代的具体资料较为有限,但我们知道他是一位宋代诗人。根据这个信息,我们可以确定这是一首宋诗,其创作时间在公元960年至1279年之间。
其次,我们来关注一下诗人释保暹在创作这首作品时的人生际遇。由于缺乏相关资料,我们很难确切地了解他的具体人生经历。但我们可以想象,作为一名宋代诗人,他在创作这首《磻溪》时,可能正身处某种困境或寻求心灵的慰藉。透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最后,我们要了解一下宋代的历史背景。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继承了唐代的文化遗产,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在这个时期,文学创作十分繁荣,诗歌成为文人士大夫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载体。释保暹作为一位宋代诗人,他的创作无疑受到了这一时代的熏陶。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