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径
杉竹青阴合,闲行意有凭。
凉生初过雨,静极忽归僧。
虫迹穿幽穴,苔痕接断棱。
翻思深隐处,峰顶下层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翠绿竹林中清凉惬意,散步时心情悠然自得。
雨后微凉袭来,寂静中忽然出现了一位僧人。
小虫子穿行在幽暗的洞穴中,青苔顺着断裂的石棱生长。
回想起那深深的隐居之处,山峰层峦叠嶂。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青阴:即树荫,指绿色的树阴覆盖下的区域。
2. 闲行:漫步、行走。
3. 意有凭:心情有所寄托。
4. 凉生:凉爽的感觉渐渐产生。
5. 初过雨:刚刚下过雨。
6. 静极:安静到了极致。
7. 忽归僧:突然看到归来的僧人。
8. 虫迹:虫类爬行的痕迹。
9. 幽穴:幽深的洞穴。
10. 苔痕:苔藓的生长痕迹。
11. 断棱:断裂的石块边缘。
12. 翻思:反思、回想。
13. 深隐处:深深隐藏的地方。
14. 峰顶下层层:形容山峰层层叠叠。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和诗人内心感受的诗。首联“杉竹青阴合,闲行意有凭”,描述了秋天的竹林与松树形成的绿荫,透露出诗人在此悠闲漫步的意趣。颔联“凉生初过雨,静极忽归僧”,通过“凉生”和“静极”两个词,表现了秋雨后的清凉与宁静,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颈联“虫迹穿幽穴,苔痕接断棱”,则描绘了在曲折幽深的洞穴中,小虫爬行的痕迹清晰可见,斑驳的苔藓生长在岩石的断裂之处,表现出大自然的神奇与鬼斧神工。尾联“翻思深隐处,峰顶下层层”,诗人思考着那些隐藏在深处的隐秘之地,想象着那层层叠叠的山峰顶部的景象,流露出对自然之美及其背后寓意的深入探索。
这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它以平实的笔触、细腻的观察,勾画出一幅美丽的秋日画卷。诗人在欣赏大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哲学的思考,以及对生活中宁静与喧嚣的领悟。整首诗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敏锐的洞察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径》是宋代诗人释保暹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喜爱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这首诗歌的创作时间为宋朝(960-1279年)时期,那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文化繁荣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释保暹作为一个僧人,一方面修行佛法,一方面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他的一生都在佛教寺庙中度过,虽然远离世俗生活,但他仍然关心社会的变迁和人文的发展。他的诗歌作品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充满了哲理和禅意。
在《秋径》这首诗中,释保暹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他认为秋天的景色是最美的,因为它们既富有生机,又具有宁静的氛围。这种观点反映了他在生活中追求和谐与宁静的心态,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热爱和眷恋。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