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僧
鬓毛垂似雪,无语答闲人。
拥衲坐终日,浮生知几春。
乘船应梦越,提锡记游秦。
半夜寒堂掩,磬声闻四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头发如同白雪般落下,沉默不语地回应着过路的人。
整日在穿着僧袍中度日,感叹这一生还能度过几个春天。
乘船沿着梦境穿越远方,手中提着锡杖回忆起在秦地的游历。
深夜时分,寒冷的佛堂被关上,磬的声音传到了四周的邻居。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老僧:对年长僧人的尊称。
2. 释保暹:北宋僧人,曾居庐山开先寺。
3. 鬓毛垂似雪:形容老僧头发花白。鬓毛,指颊旁的头发。
4. 无语答闲人:老僧没有言语回答世俗之人。闲人,这里指世俗之人。
5. 拥衲:披着僧袍。衲,僧衣。
6. 终日:一整天。
7. 浮生:佛教用语,指短暂而虚幻的人生。
8. 越:指古越国,今浙江一带。
9. 提锡:拿着锡杖。锡,锡杖,僧人所持的禅杖。
10. 秦:秦国,泛指我国西北地区。
11. 寒堂:寒冷的殿堂。
12. 磬声:击磬的声音。磬,古代打击乐器。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老僧”为题,刻画出一位年迈出家人的形象,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和思考。
首句“鬓毛垂似雪”描绘了老僧白发的情景,流露出人生迟暮之感。接着,“无语答闲人”展示了老僧谦逊的性格,同时也表达了他的超脱与禅意。
第二联“拥衲坐终日,浮生知几春”,诗人通过“拥衲坐终日”写出了老僧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他一生修持,努力度过每一个春天,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视。
颈联“乘船应梦越,提锡记游秦”,“越”指的是古越国所在地,位于今浙江一带;“秦”代表秦国,即陕西关中地区。这两句诗描述了老僧乘船漂洋过海,拿着锡杖四处游历的事迹,反映了老僧的广游四方、热心传教的形象。
最后两句“半夜寒堂掩,磬声闻四邻”则描绘了老僧深夜在寒冷的古寺中敲击磬的声音,远播至四邻的情景。这展现了老僧的修行生活以及对众生的关爱,传达了禅宗普渡众生、慈悲为怀的精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老僧》这首诗出自宋朝诗人释保暹之手,创作于北宋时期。释保暹,生卒年不详,字希衮,俗姓林,号处翠,福州福清(今福建福清)人。他是北宋著名的诗人和佛教禅宗大师,尤以五言诗见长,作品广泛流传于民间。
释保暹生活的时代,正值北宋中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但在这个时期,佛教开始受到儒家思想的冲击,许多僧侣选择还俗或放弃信仰。然而,释保暹坚定地坚守佛教信仰,努力传播教义,对禅宗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人生际遇方面,释保暹早年出家为僧,游学四方,足迹遍及江南各地。他曾在杭州天竺寺、钱塘西湖畔的孤山寺等地修行,与当时的文人墨客交往甚密,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晚年,释保暹回到了故乡福清,潜心修禅,直至圆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