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派河徐希秀才别业
渺渺渡头路,客心难解携。
半空山远近,寒日水东西。
漾浦渔罾小,飞沙雁阵低。
霜风起深夜,只是欠猿啼。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漫漫渡口路,游子心情难以舒展。
半山间的远山近水,太阳照着河的两岸,寒冷的一天又开始了。
江面的渔网轻轻飘动,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低低的飞行在沙漠上。
夜里的寒风起来了,秋天到了,只是还缺少那一声声的猿猴叫声。
去完善
释义
《书派河徐希秀才别业》为五代诗人释保暹所作。下面是该诗的词句注释:
1. 书派河:河流名称,位于中国四川省境内。
2. 徐希秀才:不详,可能是诗人所赞美的当地文人。
3. 别业:别居或别墅。
4. 渺渺:辽阔无边的样子。
5. 渡头:渡口。
6. 客心:旅客的心情。
7. 难解携:难以解除行旅的辛苦。
8. 半空山远近:指远处近处的山峦在天空映衬下若隐若现。
9. 寒日:寒冷的太阳。
10. 水东西:河水自西向东流淌。
11. 漾浦:水波荡漾的河岸。
12. 渔罾:捕鱼工具。
13. 小:形状窄小。
14. 飞沙:因风力作用而飞扬的沙子。
15. 雁阵:雁群排成的队形。
16. 低:位置较低。
17. 霜风:带有霜冻的风。
18. 起深夜:从深夜开始吹拂。
19. 欠猿啼:缺乏猿猴的啼叫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释保暹的一首描绘旅途景色的诗。诗中表现了作者在旅行中所见的江河、山脉、湖泊等景色,以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从“渺渺渡头路”一句开始,诗人就描绘了一幅广阔的旅途景象,表现出自己在旅途中的心情难以释怀。接下来的“半空山远近,寒日水东西”两句,诗人通过描述远处的山影和夕阳下的江水,展现了旅途中的空旷与宁静。紧接着的“漾浦渔罾小,飞沙雁阵低”两句,诗人则进一步描绘了江边的渔船和水中的大雁,为这宁静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气。最后,诗人以“霜风起深夜,只是欠猿啼”结尾,表达了深秋季节的萧瑟之感,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心中的忧虑与不安。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展现出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书派河徐希秀才别业》是宋代诗人释保暹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徐希在派河边的告别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家乡故土的眷恋之情。
首先,从诗词的创作时间来看,这首诗歌作于北宋时期。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崇尚儒学,追求道德文章,诗歌创作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其次,关于该时间段内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释保暹是一名僧人,他的生活圈子相对较为封闭,主要活动在寺院和文人墨客之间。他与友人徐希之间的友谊可能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他们或许因共同的艺术理想和人生感悟而走到了一起,通过诗歌交流感情,分享彼此的故事。
最后,关于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背景知识。北宋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士人阶层地位日益提高,文人墨客们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这种时代背景对释保暹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他的作品充满了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书派河徐希秀才别业》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北宋时期,诗人释保暹在这个时期与友人徐希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受到了时代背景的影响,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