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惟凤师壁
草径通深院,秋来心更闲。
城中无旧识,门外是他山。
究寂生吟思,持斋得病颜。
寒宵多约我,静话出人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小路上长满了草,通往深深的院子,秋天的到来让我感到更加悠闲自在。
城市里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熟人,门外的世界犹如远方的山峰。
探寻寂静让人产生诗意,坚持吃素使我脸色苍白。
寒冷的夜晚常常邀请我来相聚,静静地聊天享受着宁静的闲暇时光。
去完善
释义
1. 书:这里是写或书写的意思。
2. 惟凤师:古人对老师的尊称,这里可能是指一位名叫惟凤的老师。
3. 草径:杂草丛生的道路。
4. 深院:幽深的院子。
5. 心更闲:心情更加悠闲。
6. 旧识:以前认识的人。
7. 他山:其他的山,这里可能指的是周围的环境或者景观。
8. 究寂:追求寂静,形容一个人喜欢安静的生活。
9. 生吟思:产生作诗的灵感。
10. 持斋:遵守斋戒,这里可能是指保暹老师生活节俭。
11. 病颜:生病时的面容。
12. 寒宵:寒冷的夜晚。
13. 多约我:经常邀请我。
14. 静话:静静地交谈。
15. 出人闲:超出世俗的空闲。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的隐逸生活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诗人以草径、深院、旧识等元素构建了一个宁静而遥远的空间,表达了作者在秋日里的悠闲心境。
“草径通深院”一句展现出一条通往幽深处的道路,暗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远离城市的喧嚣。“城中无旧识”则表明了诗人在城市中并无多少熟悉的人,反映了其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
接下来的“门外是他山”则进一步刻画了诗人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处,门外的世界仿佛是另一个世界,展现出一种物我两忘的境地。
“究寂生吟思”表现了诗人在静寂中产生的诗歌创作的灵感,同时也反映出他在修行生活中的思考与领悟。而“持斋得病颜”则传达出诗人面对病痛时依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生活的勇气。
结尾的“寒宵多约我,静话出人闲”则传达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时常会有人来访,与他分享人生的感悟,这也体现出诗人的人格魅力和社交圈子。整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生活体验,展现了一幅生动而富有哲理的画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书惟凤师壁》是宋代诗人释保暹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960年至1279年的宋朝时期,这是一段文化繁荣、诗歌发展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释保暹作为一位佛教僧人,他的生活与佛教有着紧密的联系。他的一生都在寻求心灵的解脱和智慧的开悟。在他的一生中,他曾游历过许多名山古刹,与僧侣们交流佛法,这使他对于人生的哲理有了深刻的理解。
在宋时,佛教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许多的文人墨客都将自己的才情倾注于佛学的领悟和表达上。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释保暹将他对世界的感悟,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通过这首《书惟凤师壁》传达给了世人。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