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感叹

标题包含
感叹
岁月蹉跎六十乘,嗟予德业竟何能。 善无一得过恒有,力尽千般志尚弘。 学易一编终法孔,反身三省死如曾。 漫嘲吾老成衰朽,定举全仁重任胜。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岁月蹉跎:时间白白地逝去。 2. 六十乘:古人以六十年为一甲子,这里指已经度过了六十个年头。 3. 嗟予:叹惜自己。 4. 德业:品德和行为。 5. 善无:指没有善行。 6. 过恒有:指过错常有。 7. 力尽千般:形容用尽全力去做各种事情。 8. 志尚弘:志向宏大。 9. 学易:学习《易经》。 10. 一编:一本。 11. 法孔:向孔子学习。 12. 反身三省:回过自身反省三次。 13. 死如曾:像曾子那样勇于赴死。 14. 漫嘲:随意嘲笑。 15. 吾老成衰朽:我年老体衰。 16. 定举全仁:一定会全力以赴地去做善事。 17. 重任胜:承担重大的责任。
去完善
赏析
《感叹》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詹初对自己六十年来岁月蹉跎的惋惜和对自身德业的反思。首联“岁月蹉跎六十乘,嗟予德业竟何能”,直言自己的年华已逝,感叹自己在过去的岁月里并未取得辉煌的成就。颔联“善无一得过恒有,力尽千般志尚弘”,是诗人对自己的批评与自勉,虽有过错,但始终保持向善之心;虽有困苦,但仍坚定宏大的志向。颈联“学易一编终法孔,反身三省死如曾”,表明诗人愿意通过学习儒家经典来改进自己,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来达到生命的提升。尾联“漫嘲吾老成衰朽,定举全仁重任胜”,则以坚定的语气驳斥外界对他年老的嘲笑,强调自己仍能肩负起崇高的使命和责任。整首诗既表达了对过去的反思,又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展示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感叹 - 詹初 世事纷纷难遂愿,不如归去结茅庐。 秋风雁叫衡阳浦,夕照渔歌赤壁矶。 梁上啼猿悲夜月,山中酸楚话桑田。 兴亡千古寻常事,只有江流总不违。 创作背景: 这首《感叹》是南宋末年诗人詹初所作。詹初生活在南宋末年的乱世之中,当时政治腐败、战乱频发,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詹初对于世事的纷扰和人民的苦难深感痛心。他厌倦了世俗的纷争,渴望过上隐居的生活。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首先,从诗词的第一句“世事纷纷难遂愿”可以看出,詹初对于现实的看法是悲观的。他认为世事纷繁复杂,难以实现自己的愿望。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南宋末年,国家政治腐败,战乱不断,民不聊生。这使得詹初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产生了强烈的反叛心理。 其次,从第二句“不如归去结茅庐”可以看出,詹初对于人生的态度是消极的。他选择了逃避现实,远离尘世,过起了隐居的生活。这种心态源于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许多知识分子都选择隐居,以此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再者,诗中的“秋风雁叫衡阳浦”和“夕照渔歌赤壁矶”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渔民的歌声,表现出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这表明尽管詹初对现实感到失望,但他仍然保持着乐观的人生态度。 最后,诗中的“兴亡千古寻常事,只有江流总不违”则表达了他对历史兴亡的看法。他认为历史上的兴衰成败都是寻常之事,唯有江水流淌永恒不变。这表明詹初对人生和历史有着深刻的洞察力,他看透了世间的无常,但仍旧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综上所述,这首《感叹》展示了詹初在面对时代困境时所表现出的复杂情感。他既对现实感到无奈和绝望,又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这种矛盾的心态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厚的哲理意味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