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感古二首 其一

标题包含
感古二首 其一
一言借谕资钟会,意在张华亦已深。 大抵知言由养气,可怜晋武有蓬心。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通过一句简单的话就可以了解一个人的素质和才华,就像钟会和张华之间的关系一样深远。大体上可以说,一个人的言语是由他的气质和修养所决定的,而遗憾的是,晋武帝却如同长了蓬草的心一般缺乏智慧。
去完善
释义
1. 借谕:借喻,通过一件事或物来说明另一件事或物。 2. 资钟会:用钟会的才智作为资本。资,凭借;钟会,三国时期魏国名将。 3. 张华:西晋文学家,字茂先,原冀州范阳人,因善谈名理而闻名于时。 4. 大抵:大概,大致。 5. 知言:指懂得言谈。 6. 养气:修养心性。 7. 可怜:可惜。 8. 晋武:指晋武帝司马炎,他统一了全国,结束了三国的纷争,建立了晋朝。 9. 蓬心:即“茅塞”,比喻人的愚钝不明。
去完善
赏析
《感古二首 其一》 作者:任伯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借用古代人物和事件来表达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悟。首句中的“一言借谕资钟会”,意味着古人以一句名言来评论历史人物,如钟会。接着的“意在张华亦已深”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古人的深刻理解。 接下来两句“大抵知言由养气,可怜晋武有蓬心”,是对人生哲理的探讨。这里的“大抵知言由养气”是说一个人能够明白事理、善于沟通,是因为他有良好的修养和气度;而“可怜晋武有蓬心”则是感叹像晋武帝这样的人物,虽然地位崇高,但内心却充满了忧虑与困惑。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反思,揭示了人生的哲理。它不仅让我们思考古人的智慧,也引导我们去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寻求内心的宁静和生活的真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感古二首 其一》是南宋诗人任伯雨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渡之后,也就是公元1127年至1137年之间。在这个时期,任伯雨正经历着人生的转折点。他曾是南宋朝廷的官员,但因为反对权臣秦桧而被罢免,从此远离政治中心。这段人生际遇使他深感世事无常,于是通过诗歌抒发感慨,寄托忧国忧民之情。 在任伯雨所处的时代,正值北宋灭亡、南宋建立之初,金兵屡次南侵,百姓生活困苦,国家局势岌岌可危。在这种背景下,文人墨客们纷纷关注国家命运,将个人的情感寄托于历史沧桑之中。任伯雨也不例外,他在诗中以感古为题,通过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缅怀,表达了他对现实世界的忧虑和对民族精神的呼唤。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